「若沒有了故事,會是怎樣的世界?」藝術向來給人曲高和寡的感覺。有時候看畢展品介紹,也未必能理解作品想表達的意義。「同一件事,有故事和沒有故事,帶來的感覺會截然不同。」對 ZtoryTeller 創辦人 Alice Lee 而言,這就是故事的魅力與力量,也是 ZtoryTeller「Story Matters」展覽希望帶出的訊息。「Story Matters」邀請六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及六位本地作家共同建構獨特的故事世界,帶領觀眾感受藝術與文學的美。 Madame Fiagaro 邀請 Alice 分享了她籌備是次展覽的故事。
展覽中,作家以劇本、詩作、音樂等不同類型的文本詮釋自己對藝術品的想像,為藝術品說故事。觀眾更能與展品互動,成為故事的一部分。「六位藝術家風格各異,有的比較現代,有的是傳統油畫。相對地,我也選了擅長不同媒介和風格的作家。雖然很貪心,但我想讓觀眾認識不同創作人,感受他們每一位和作品的獨特面向。」
文本猶如線索帶領觀眾去解讀作品,卻又能留下想像空間自由發揮。「我想營造一個空間,就算觀眾本身不是藝術愛好者或很了解藝術,也能透過故事去連結這些作品。這也是為甚麼這麼多年來,我們做很多圖文合併的內容。當圖像配對了故事,觀眾會更加容易代入作品,引發想像與感受。這就是故事的力量。」
「Story Matters」讓觀眾與展品互動,創造及延續故事。編劇陳筠而為法國藝術家 Liz 的木刻版畫創作了一份劇本,邀請觀眾看完劇本後,寫下自己認為最後女主角會說甚麼,最後陳筠而會選擇她覺得最好的一句完整劇本,拍攝成影像作品。
另外,作曲家馮穎琪亦為畫家梁嘉賢的工筆畫創作了一段音樂,觀眾能隨意調校混音器,配出自己喜歡的旋律。第一層意義在於藝術品,第二層是文本的回應,而Alice認為:
Alice 也有參與其中一組展品的創作。 許開嬌 x 楊知睿的作品是一張細長的餐桌,上面擺放著畫有螞蟻圖案的陶瓷餐具。原來螞蟻感知時間的方式有別於人類,作品籍此表達時間差別和遠距離情侶的隔膜。Alice這年經常在日本,有一次她九點加入 Zoom 會議室卻不見其他同事,才發覺約的是香港時間九點。這個小故事給了她靈感:
「這令我聯想到,會不會有人因為時差,以為對方忘記了跟自己說生日快樂,而有一點傷心呢?」
於是編劇楊知睿為餐桌兩端的情侶創作一段對話,再由舞台劇演員演繹。男生在香港,女生在東京。雖然只是一小時的時差,但他們身處兩地,生活和經歷也十分不同,這也足以造成他們感情和認知上的落差。
ZtoryTeller 幾年前從網上開始接觸觀眾,近年 NFT 的發展也開拓了藝術的可能性。 但 Alice 認為實體展覽和藝術品仍然無可取代。正如這次展覽讓觀眾與展品互動,讓觀眾不只是旁觀者,更能參與創作故事和賦予意義的過程。Alice分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