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瑪利奧(Super Mario)變成名畫《基督之死》的主角?為何麥兜又亂入宗教名畫《西斯廷聖母》成了一個聖母象?
在歐洲,很多藝術家也會惡搞名畫。這種二創,有的是純粹搞笑,也有的是想挑戰當代藝術與古典藝術的界線。在美國出生、香港長大的藝術家張子言(Ernest Chang),則玩得夠徹底。去年,他在 The Stallery 畫廊的展覽《代·名·畫》中,將日本及香港的卡通角色,放進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內。「這樣畫了,能讓大眾更有興趣去看名畫嗎?」
兩年前,Ernest到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旅遊。眼見處處充滿著各式的名畫,Ernest對文藝復興年代出產的名畫特別感興趣。「看過1600年代的畫作,我覺得我們現在都只是製作藝術的機器,前人的手藝實在太厲害,他們隨時花上5至6年才完成一幅畫。」
然而現代人看畫,大多走馬看花。「大多數朋友也是拍張照便轉身走,為何不能深入欣賞多一點?」不只手工出色,名畫背後的歷史、神話故事的寓意也值得我們仔細欣賞。因此 Ernest 想起了二創名畫,先吸引大眾的眼球,希望他們會了解名畫背後的故事。始終,我們總不能遺忘歷史。
惡搞形式有千百種,Ernest 選擇以日漫或港漫的角色當名畫主角。看不到海綿寶寶與米奇老鼠,反而看到美少女戰士與小丸子。Ernest 稱這是別有用心的安排:「我以往在 Art Basel 看到的 pop art 作品,也是以西方卡通為主,但放在香港的話,大家未必很有共鳴。」因此,他反過來將香港人從小看到大的卡通人物放進畫中。「我畫的時候也很滿足,因為從小到大看的小丸子或老夫子,fine art 的世界其實不太在乎這些卡通人物,甚至覺得只有日本人才會畫日漫。」
實際操作的時候,Ernest 表示要模仿名畫並不困難,但加入卡通人物後,怎樣處理畫作的質感才是最具挑戰性。「以往的畫家追求真實感,畫作要很立體,但我加入了卡通人物後,想畫得比較平面。」始終動漫人物是虛構,名畫卻是真實的,兩者結合後,假若畫得太真,不就太沒趣嗎?「我們平日看得太多真實的事物,現在有些半虛構的畫作,可以刺激觀眾的錯覺,啓發他們的思考。」
Ernest 笑言自己最喜歡以 Super Mario 模仿名畫《基督之死》,他更把畫名改作《The Entombment of Mario》。無論是結構、顏色,還是製作工序,也花了很長時間,但看到製成品之後,自己也很滿足。「小朋友見到卡通人物會很興奮,而大人會看得出我在模仿那一幅名畫。」挑戰當代藝術市場的同時,又吸引更多人接觸藝術史,也是 Ernest 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