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首次上映的《星球大戰》可謂科幻的電影鼻祖,系列自推出以來就風靡全球。今年5月4日「星球大戰日」,除了能來個9部曲馬拉松之外,太古城中心也聯乘Hot Toys呈獻主題展覽《星球大戰:黑暗之力》,帶來多個大型打卡場景、1:6比例珍藏人偶、超過120款全新限定商品,相信各位星戰迷一定能大飽眼福!
「星球大戰日」將至,各位粉絲打算怎樣慶祝見證跨這個世代電影神話?《星球大戰:黑暗之力》主題展覽即日起至6月2日登陸太古城中心,首次集結星戰宇宙內最關鍵的反派人物。
展覽帶來7個大型打卡場景,包括高達6.7米的帝國終極武器「死星」及1:1「黑武士」Darth Vader雕塑級原大雕像,同場也會展出全球首次曝光的1:6 Hot Toys《星球大戰》珍藏人偶及載具。除此之外,期間限定店將推出逾120款全新限定商品,星戰迷準備好與邪惡力量的角色一起踏上黑暗面的旅程吧!
近年AI人工智能技術愈來愈強大,今年OpenAI更發布了堪稱「世界模擬器」的Sora,只需要輸入幾句描述,軟件就能在短時間內生成長達一分鐘的影片。原來在沒有CG後期製作的年代,星球大戰的電影背景竟然是人手繪製的?
《星際大戰正傳三部曲》1977年首次上映,千歲鷹、白兵整齊列陣、榆樹村等場景過了那麼多年再回看,相信還是會讓人有毛管戙的感覺。莫說是後製和綠幕,當時的電影場景製作技術也沒有現在那麼成熟,要打造如此大規模的場景確實不容易。
三部電影中許多標誌性場面和背景都是出自Christopher Evans、Mike Pangrazio、Frank Ordaz、Harrison Ellenshaw和Ralph McQuarrie等幾位美國電影視覺特效公司光影魔幻工業的畫師之手。這些手繪背景無論是光影、景深和透視都非常仔細精準,看上去絕對不遜色於電腦繪圖。
傳統繪景(matte painting)方法是在有機玻璃板上以油漆繪畫,拍攝時再結合實景道具,打造幾可亂真的視覺效果。繪景除了可以用來做拍攝背景,也可以將玻璃板放在鏡頭和場景中間,為畫面增添本來不存在的事物、擴充現實的場景,所以繪景又稱作「接景」。
在《星際大戰》中,達哥巴是一個被濃霧籠罩的沼澤星球。為了讓星球上的蒸氣和雲霧從太空看來更有層次感,拍攝時使用了兩幅畫:地下是深綠色的星球表面,上面加上畫有雲霧的透明玻璃版。
導演Irvin Kershner曾說,千歲鷹降落雲城的鏡頭是整部電影中數一數二複雜的鏡頭。團隊曾考慮過為雲城興建一個模型,礙於時間限制,只好讓Ralph McQuarrie繪畫一系列城市景觀。
史上第一個接景鏡頭其實只比《星球大戰》早幾年出現,美國導演Norman Dawn在電影《Missions of California》中首次利用繪景技術,他在玻璃上繪上鐘樓和屋頂,「重建」了一座被毀壞的破舊建築。他的拍攝手法可謂開拓了電影製作視覺特效,成就20世紀初一幕幕奇幻的電影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