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密貨幣平台創辦人孫宇晨以港幣4800萬在蘇富比拍賣投得著名意大利藝術家的作品《Comedian》,更在香港的發佈會上即席吃掉這根天價香蕉,大讚「比別的香蕉好吃多了,確實不錯!」到底做藝術如何講錢?(編按)
是不是做 藝術 的人,特別是純藝(Fine Art),好像都被下了種魔咒,叫「講錢傷感情咒」,一旦被這種魔咒影響,每次講起錢內心就自然升起陣陣反感,仿佛褻凟到神聖而變得落俗,怕自己掉價,內心會不奇然OS:「我嘔心瀝血的創作怎麼能夠用錢衡量?我創作難道是為了錢嗎?我就值那麽點錢嗎?」
我能理解每位創作者背後的心血,我也覺得作品就像自己的親生仔女,每件都是獨特的,會不捨得,就算下一次做同一類型的東西,都不可以能一樣。正所謂「賣仔勿摸頭」,與其一直放在自己身邊,我更希望它們能早日搵到好歸宿,作品有它的自己生命,還有就是,儲存都要成本㗎大佬。
我也有認識不打算銷售作品的藝術家,但我所了解的絕大多數藝術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被欣賞、被發現,骨子裏卻又看不起商業,總覺得藝術比較崇高,不應該和金錢混為一談。我曾經聽過一個藝術家A說,某某很欣賞他的作品,說有場地可以讓他的作品去擺展,藝術家A一時興起,覺得自己的作品終於被人賞識,就馬什麼都答應,可談到最後,又會因為錢而反面。
雖然我不喜歡村上隆,但我欣賞他有句話:沒錢,別談藝術。
他很清楚自己的慾望,就是想要通過金錢帶來創作自由,連開飯都成問題的時候,說什麼創作?人終歸都是要學會如何與自己的慾望相處,如何處理好金錢關係是創作的首要課題,愛錢又愛創作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最怕是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一邊不要,一邊又要,但有趣的是,根據我的非正式人類觀察,口裏說錢不重要,不喜歡錢的人,他們內心的慾望通常都很高,呵呵。
說到這裏,我想分享一個真人真事。話說在某Artist Group裡面,某位Art Advisor C小姐說起最近有位藝術家聯繫她打包賣5幅作品,一口價100萬。C小姐禮貌地告知那位藝術家她沒有興趣,也不是藏家,藝術家在沒有辦展記錄和藏家記錄的情況下,仍然想說服她,說平時自己不賣,一幅也要過百萬,表示買他的作品保證能賺,言語中又看不起畫廊體系,說梵高莫奈也沒有辦展等等⋯⋯反正狗血了幾個回合,藝術家最後惱羞成怒,拋下一句說C小姐沒有為藝術史做貢獻。
嗯,就這句話成為我年度笑點,讓我想起某年去某旅遊景點被人塞佛牌,活佛開光佛牌結緣價2999,不買你就是對佛祖不誠心吶。
視覺藝術家/文化藝術顧問,曾在本地及台灣、倫敦舉辦多個跨界個展,擅長商業x藝術文化mix & match,打滾漿糊數十載,平靜又發瘋,聊以自娛耳。
Instagram:@Cink_Shan
FaceBook:青山不墨 Cink 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