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白日之下》於202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囊括16項提名,並在多個影展中獲肯定。對於導演簡君晉來說,2024年絕對是意義深遠的一年。「我等了很久。終於有投資者,可以拍攝,可以參加金像獎,碰巧我又有份辦金像獎。感覺像派成績表般。」又因9月初阿簡剛搬離使用了10年的新蒲崗辦公室,「每逢4字尾的年份我都踏入一個新章節。1994年入小學、2004年決定去加拿大讀書、2014年我的第一部電影上映。」自言EQ很高的他,不期然也感觸起來。一個階段的結束,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老土,但很真。於是阿簡帶我們游走舊地,回到他事業的起點。
在阿簡的眼中,新蒲崗是個有趣的地方。「它既不是鑽石山、九龍灣,也不是土瓜灣、觀塘,剛好在正中間。不常來的人,不會知道這裏是什麼地方。」以往辦公室窗口面對着啟德,「從前的平地已建滿高樓大廈。」我們剛好經過大有街上、建成於1965年的長江製衣廠大廈,剎那間時光倒流60年,很超現實。 見證着時代變遷,同時阿簡也變了。「我胖了很多(笑),也容易累了,現在要『通頂』沒有那麼容易。然後心態也不同。」事隔3年電視劇《IT狗 2.0》再次啟動,阿簡直言難得全員聚首,很開心,就像 reunion,再者經過《白日之下》後經驗有所增長,拍攝不再蝦碌百出。此外,他的第一部電影《當C遇上G7 》在月前亦再次放映,但他明言不喜歡看重映,「由得過去的過去,我覺得要不斷向前走。」偏偏他私底下又跟戲中男主角陳家樂非常熟絡,經常見面並回想當年相約吃宵夜、憧憬未來的日子。
港台新一輯《獅子山下》中的單元《1705》,由阿簡創作並執導,講人情。而仍在劇本創作階段的電影《紅棉路》,講愛情、婚姻。新作完全有別於以往。「我也有感性的一面。我女朋友覺得我不浪漫,我便開玩笑說『就拍愛情片給你看』。」不苟言笑的他原來有這一面。「我想涉獵不同的題材和風格類型。《IT 狗》也可以很嚴肅,一種手法而已。」接下來他想嘗試更多,「在香港這麼不浪漫的地方,如何拍出浪漫的感覺?有些前輩覺得香港拍的愛情片不行,但愈有人覺得不行,我就愈想做好。希望有人陪我癲。」阿簡認為電影是最浪漫的。「浪漫是一種態度,就是做一些完全不合邏輯的事情。」至於未來,他希望「放眼世界,跟外國團隊合作,走出香港拍戲,或將香港的故事帶到外面,跟不同的人合作,但不是不拍香港電影。」心繫香港,所以想為香港電影付出更多。
愛電影,也愛拍電影,阿簡以「朋友」形容自己和電影的關係。他說這個朋友「很有趣,而且不斷令人感到謙卑」。趕客的題材,竟然票房大收。颱風天拍攝,竟然冒出大太陽,加送雙彩虹。電影世界之中,果然奇妙事不斷有。「大家常形容『電影之神』會眷顧你去做好每件事。」阿簡舉例說《白日之下》裏通伯(姜大衛飾)將自己戴着的Cap帽戴在曉琪(余香凝飾)頭上那幕,是劇本以外的神來之筆。「劇本彷彿寫了很多,好像定死了你要怎樣走,但事實並非如此。電影是充滿意外。」他又補充,前提是你必須先做好萬全準備,餘下的就交給本能和感覺。從事電影創作的人必須要信。相信人,更要相信自己。「在你未見到結果、未做到任何事情前,你唯一可以做的,是相信它會發生。如果連你都認為那件事不會發生時,你憑什麼覺得它會發生給你看呢?」阿簡的全新章節已在新辦公室展開,窗外、未來又是另一片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