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要寫這篇稿,筆者是不會看第3季《Emily in Paris》。有些人說Emily的戲服更醜了,有些人則說比第1和2季順眼。其實女主角的土豪造型,醜是必然的,但再看已沒有首兩季般震撼,反而一路看一路想,這種「醜」的設定會否是「刻意」為之?換言之,Emily的名字叫「俗」,也是為了大眾而設。
在第3季的《Emily in Paris》中,Emily繼續超現實庸俗彩雀風格;Camille 呢,冒住被人鬧body shaming的風險都要說,有一點太圓潤了;Mindy反而幾可愛,現實中見過好些隱型富家女都的確如此,happy go lucky大刺刺的性感。至於Sylvie,今季繼續chic,與來自美國的大肚大媽Madeline形成最佳對比。
匆匆看完之後,上網谷歌今季Emily的行頭,一晚之間每件衣服和手袋鞋子,確切同一件也好,相近的款式也好,價格連結統統列出。你以為這麼醜的造型沒有人買?聽說Emily上一季穿過的統統賣清光,俗品味、或者唔用腦的人數遠比你想像的多!你太好品味,反而大眾看不明呢,而Netflix已經被證明了,是新世代最佳的時裝推廣平台。
一說到孖屐亭,你就不難明白《Emily in Paris》的造型「醜」,也許是新時代下刻意為之的,劇本每一寸都是精心計算的置入式時尚廣告:近年行銷策略愈來愈大膽的Rimowa行李箱、經典珠寶手錶Chopard、最出時尚美藝磚頭專的Rizzoli、LVMH斥巨資翻新經年、今年才開幕的巴黎百貨公司Samaritaine、Dior x Vespa棉羊仔電單車……全部成為劇情一部份。奢侈名牌從來無寶不落,理得你鬧Emily討人厭、bad taste(反正你們一邊罵一邊看),總之高收視萬歲!
說回時裝,Emily 今季從CHANEL轉向了更多不同品牌,好多衣服本身分拆都是佳作,譬如Louis Vuitton e 手袋、Maison Skorpios的螢光長靴都是good choice。但大部份時間,造型師都是more is more的信徒,把不應該放在一起的東西都放在一起,冇嗰樣整嗰樣,以為這樣才叫「有看頭」、「有趣」、「有特色」。
Camille其實也不很authentic 的巴黎,因為真正大部份巴黎女仔都是窮風流,沒Camille那麼富貴,但她起碼比較cool、比較有型瀟灑:那些Hedi Slimane 的Celine高檔便服、Valentino 西裝褸、Roger Vivier 閃石loafer、Balmain 外套……其實真正巴黎人一年都未必會買一件。
最後,筆者必須反省的是,在我們口中「低調」、「優雅」、「好品味」,在世界上其他「Emily們」的陣營眼中,是「沉悶」、「沒趣」、「墨守成規」。時裝世界的意識形態鴻溝巨大,跟政治或任何文化,其實沒有兩樣。可悲的是,如Miuccia Prada所言,在社交媒體時代,「意見」是愈來愈大聲,卻沒有什麼真知灼見――這一點在go viral的《Emily in Paris》也折射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