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人工應該如何取捨?|人在職場,無非也是求財,當然有野心的更能求名求利,但不論是職場小薯或是領導中高層,總會遇過職場最大兩難,到底應該選「高職位低人工」,以頭銜行先,人工行後;或是要選「低職位高人工」安穩求財之餘,又能隨時卸膊?筆者和身旁幾乎所有友人在轉工時,也會陷入這沒有答案的討論輪迴之中,其實這同樣也是香港各大討論區的熱門議題,到底職位人工應該如何取捨?
人都是貪心的,最現想的狀況當然是「全都要」,可惜香港就愛奉行奴隸文化,往往underpaid、職位人工和實際worload不成正比就是職場主流,所以幾乎每個上班一族都會在「職位人工」之間無限輪迴。筆者友人不過也是90後,可謂經歷過職場大風大浪,一時在Start Up當「一人之下,四人之上」的 Manager,一時在大公司當個準時上班下班的小薯,講到明大公司,當然人工福利比起Start Up穩定得多,然而權力就相當變小,到底該如何選擇日後職場走向?不如看看兩者有何分別。
選擇「高職位低人工」就是:「頭銜行先,人工行後」,相信也是在職場上具事業心和野心的工作狂,因為他們看重的並不是短線發展,而是個人在職場上的長線投資。職場最理想的,當然就是「明買明賣」,老闆覺得你的價值多少,便給予你相對的職位人工,可惜香港職場奉行「查家宅」制,事事要追溯你的職場「前世今生」,如果你對上一份工的職位和人工不高,新公司也不會輕易讓你十級跳,即使你能力超班,在階級制下依然要按部就班。
所以為何有人選擇「高職位低人工」,唔打得都睇得,至少做靚CV,畢竟見工時牌面也是十分重要,短短30分鐘的面試交戲環節,老闆又豈能真正摸清你的實力底勢?這時候,你的職位就是加分位之一,也是老闆唯一能驗證的地方,或許高職位就是助你步步高升的關鍵。畢竟一份好工不一定好人工,「高職位」能助你儲年資、經驗,見過足夠多的風浪與難關,踩夠多的伏,揹夠多的鍋,學會如何處理上下層,這絕對是低職位不曾嘗試過的「Risk and Opportunity」。
除了「職場長線投資」外,當然還是有個人的考量,如果愛威愛名利,蝕小小錢換個靚Title又何妨?加上高職位為你擋掉不少「落手落腳」做的 Execution,讓身處下位的新鮮人為你賣命。但當然也得看你能力在哪,是真材實料地落order讓事情順利完成,還是單純靠職位出口術,讓自己只享受高位又盡情卸膊,相信不必是明眼人,普通一個職場小薯也能一秒看穿,如果是前者,「高職位」絕對是你應得的,如果是後者,或許得好好盤算職場生存之道。
選擇「低職位高人工」的,明顯就是求財為主,比起 Career Path 或名利,他們更著重的就是實際回報,因為「職銜唔可以當飯食」,與其當個小公司的大高層,不如當個大公司的中低層,不但人工高福利好,處理的事情規模和範圍也較小,更不用事事被問責,出錯時更能將予頭直指上層,一句「我都係照你意思去做」便可推得一乾二淨(不過當然還得看你的上層卸膊功力如何。)
除了一心求財之餘,其實選擇「低職位高人工」的人提出了一針見血的理由,因為除非是最傳統和 Stable 的行業,職位需以跳point形式向上游,如果不是的話,title不過是浮雲,因為職銜向來是公司和老闆最愛用的小把戲或小甜頭。當你以為做得管理層實力肯定不差,但事實上,不少Start Up或傳銷公司中,大概只有茶水姨姨不是掛「Manager」title,所以職位並不能完全反映你的價值,反而人工就是市場上最客觀的標準。
友人曾分享自己試過轉去新公司後,職位降級但人工高25%,下屬卻意外由兩個變三個,原因是新公司用人嚴謹,想要升遷十分困難,到下一份工時,HR沒有過多追問職位,反而更看重這個人為何人工能節節攀升,因為資本市場之中,人工就是你的價值。筆者曾看過新聞如何介紹公司的CEO,記者們總會用「年薪多少萬的CEO」為題,就連介紹CEO也重點看薪酬,平凡人掛主管職位,人工卻追不上入息中位,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