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中環日常 | 香港人的日安時刻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9.05k views

中環日常 | 香港人的日安時刻

21.01.2020

「日安」的原意是祝對方一整天都過得很好,聽上去不似中文,其實是由法文bonjour意譯過來的問候語。中環大館除了有賽馬會立方的當代藝術展覽,也定期舉辦小規模的「中環日常」社區研究展,從中環的社區地貌出發,發掘有趣的議題。之前的「圓動力」展覽介紹中上環手推車,折射港島的地形和行業,今次的「日安時刻」,則呈現中環人的午餐文化。

「日安」將「食晏」的「晏」字拆開,呼應地道的廣東話,帶出雙重含意。展覽入口放有一疊疊手掌大的長方形簿,那是在模枋以前的「飯飛」的場刊,每月一疊,沿虛線位撕開,每日用一張,供同事到飯堂買飯,今日已經買少見少,連用了實體飯飛逾20年的媒體明報,今年初都轉用電子飯飛了。

展覽題目的「日」安既源自法文bonjour,也呼應廣東話「食晏」。

以研究切入的展覽,很多時流於平鋪直敘,沉悶平板,而「食」對策展人來說更是難以呈現的題材。但這個展覽卻來得相對活潑,以不同時鐘劃分展區。例如第一個展覽區,時鐘飛快運轉,意味爭分奪秒的「快飯」。場內一大堆充氣公仔,觀眾在當中穿插,感受中環午飯時間人擠人的壓迫感。

場刊設計成一疊疊飯飛,置於入口處。

坐船去食晏 2秒拎飯

據館方講解,中環的午飯人流早於60年代達到高峰,食肆供不應求,當時政府曾推出疏導措施,安排船隻接載上班族到尖沙咀午飯,令打工仔有餐飽飯。70年代的中環區以茶餐廳、冰室、快餐店、小食店、麵家和粥店為主,政府一份有關中環午飯情況的報告這樣提到:

「中區的午飯問題與世界各地大城市一樣非常嚴重,紓緩方法可以考慮延長午飯時間……又或者在新建的行人天橋上容許開設飯堂形式的餐廳。」(《香港人的大食堂:再創嚐樂新世紀》)但改良方案最後不了了之。

第一個展區,呈現打工仔狹迫的午飯空間。

飯盒則成為打工仔趕頭趕命的恩物,60年代塑膠尚未普及,鏞記老闆參考日本人做法,加上油紙包裹燒味,推出燒味飯盒。嘉頓則推出紙盒三餸飯。直到80年代,才有錫紙外賣盒的出現,焗豬扒飯成行成市。

今天中環區午餐不乏各種菜系,根據館方統計,午飯時間由下單到取餐,中餐最快只需2秒,西餐最快只需5秒,教人不得不佩服香港人的快靚正精神。

每個展區都以時鐘貫穿

海味舖午飯 最緊要飲湯

而第二個「行政午餐」展區,則有一間神秘房間,模擬餐廳的私人廂房,更有安排入座的侍應,每次只能「招待」四人,進場前得先在菜單上選擇一個行政午餐,進去後就可以享受一頓影像盛宴。第三個展區為「同鄉會」,牆上掛着倒轉行走的時鐘,寓意用家鄉菜餚回味舊日時光,在一張大圓桌上,「享用」虛擬的潮州、上海和順德名菜,聽各同鄉會的名人代表分享食物背後的文化歷史。

在雅致的佈景中,享用自選的虛擬行政人員午餐。

最後的「福食」區探討日漸息微的「包伙食」文化,訪問仍保留員工包伙食傳統的公司,其中的海味舖明都森記,每天由老闆娘掌廚,煮的都是蕃茄炒蛋和洋葱肉扒等家常菜,重點在於她的湯,從舖頭隨意抓一把瑤柱、金華火腿熬煮湯頭,毫不吝嗇,怪不得員工(兼家人)只肯吃她煮的午飯。

展覽完結後的「日安食堂」是供訪客吃飯休息的空間,更有鮮果提供。

而開業50年的福食公司「平記包辦福食」每朝都在柴灣備料煮飯,將新鮮飯菜送到各區,老闆分享道:「每天都一定有湯有菜,魚就比較少煮,因為很多人怕腥。雞翼最受歡迎,好多花款。」從他口中,可以窺見香港上班族的口味。兩層的展覽,規模不大,但反映出食晏對中環人甚至香港人的重要性,哪怕只得十數分鐘,也是

唞氣,是休息,是安靜,看過後不禁認真想想,下頓午餐要吃什麼?

展期至2020年2月8日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