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戰記》是香港鮮少有的科幻動作片,作品更入圍金像奬「最佳電影」等 11 項提名。電影中,古天樂救了小女孩盼盼,也在危難中為她拾回骯髒的毛公仔,展露英雄鐵漢柔情一面。不知道觀眾有沒有發現,不論是看災難片、科幻片甚至是喪屍電影,這類大片總是有一個似層相識的角色——沒錯,就是一個小女孩,十二歲以下,長相精靈,或是無辜得惹人憐愛。《明日戰記》以及《緊急迫降》,同樣有小女孩的角色,加點溫情,去潤飾整套電影的緊張感。小女孩在一套電影中有一個怎樣的化學作用,為何大家都紛紛加小女孩?怎麼不是小男孩?又怎麼不是小狗?
在商業電影世界,受眾單一化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觀眾說:「這只是給男人看的,打打殺殺,又爆炸又撞車﹐不是所有女人有興趣!」是的,當主角以男人角度出發,甚至乎身邊的配角都是男人,整套電影的剛陽味的確會很重,而大多女人受情感影響而非震撼畫面,無論是親情、友情抑或是愛情,女人重情而大於官能刺激(大部份喇),因此在電影世界,為了不失去女性市場,加入女性元素,是很重要的一環。哪怕主打喪屍的《屍殺列車》都好,電影編劇就愛加小女孩去平衡,這絕非無聊硬加的角色,而是商業世界的考量因素。
由史提芬史匹堡執導,1993 年上映的經典電影《舒特拉的名單》(Schindler’s List),電影海報上是一名穿着紅色外套的小女孩。紅衣小女孩的戲份不多,她被黨衛軍堆疊在手推車上,準備送往焚化爐。當時舒特拉看見了她,頓時良心發現,決心營救猶太人。而在吉卜力電影中,亦永遠有着小女孩的角色,如千尋,正因為小女孩代表了人類本性的純真以及對未來的期盼,有着很大的意義。
不論是《咒》、《孤兒怨》抑或是經典的《閃靈》,裡面的小女孩角色都是份外搶戲,嚇到人個心都離一離。在電影角度,用小女孩的眼光講故事看世界,本該是最純真的世界,但原來如此驚懍,這種反差更能衝擊觀眾眼球,讓故事情節更突出。
很多英雄冒險式電影,男主角身邊都有個紅顏知己,最經典的莫過於007電影系列。最近期的《Top Gun: Maverick》,一樣有情線(雖然是老土了點),但愛情元素在這類電影上,就是鹽花及胡椒,有提味作用。然而,不是所有英雄電影都要「攬女」,為了解決提味需求,編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入小女孩。
要描寫一個主角的個性特質,編劇很多時候去靠側寫來突出電影主人翁的真善美。你永遠不會見到古天樂在《明日戰記》中自己開口說:「我真係一個大好人!」他必需要靠一些角色去突顯他的良善、捨己為人的無私精神。因此,在電影內,古天樂救了小女孩盼盼,並在危難中給女孩拾回那隻骯髒的毛公仔,是側寫了這個男人柔情的一面,並不只有穿起盔甲打怪獸的man。
細路與寵物,都是容易觸動成人神經的。由其當我們看到小孩難過,遇危難,我們的悲傷比成人被怪獸追殺難過得多,這是我們人性本質的一面:因為孩子跟寵物,都是不懂自我保護的,需由成人保護,而小女孩比起小男孩(是的,世界刻板地認為小男孩較勇敢些),需保護的程度更甚。因此,若果由電影男主角保護弱小的小女孩,會加重角色的英雄感,更受觀眾愛戴。
是的,又是世界刻板地認為女孩心思較細膩,男孩子則粗枝大葉一些。小女孩與男主角之間,亦較易產生溫情對話,例如:「不要離開我!」、「爸爸,我愛你!」、「爸爸,你永遠是我的英雄。」小女孩輕易說出口的話,若然換上小男孩說「不要離開我!」,則較易被觀眾覺得過度矯情。是的,小女孩矯情一點,觀眾是受落的。彷彿是爸爸與女兒的互動,從不嫌過份sweet。
電影世界,需要灌輸一套正確的價值觀,包性性別平等。在某些落後國家,仍存在男女不公的事實,男孩的性命比女孩來得重要,生仔永遠比生女威。因此,近年很多卡通,都紛紛用上小女孩做主角,不論是《Inside Out》、《冰雪奇緣》抑或是《熊抱青春記》,以軟性手法宣傳女孩一樣勇敢以及值得愛。在冒險性的英雄電影中,以小女孩跟着大人去冒險,一臉氣定神閒、不哭不鬧的畫面,實質是表現了女性亦有勇敢一面,是荷里活一貫的渲染方式。
有沒有發現,每個冒險故事中的小女孩,都一定不會死。明明槍林彈雨、怪獸通街走,她就是有不死之身。這樣說得過去嗎?其實編劇安排小女孩不會死,自有他的道理。因為小女孩的存在,代表了人性中的正義、良善、希望,她若然被怪獸狠狠殺死,亦意味了人生中失去了希望與光明,人性光輝亦沒了。據編劇朋友說,小女孩亦是有繁衍下一代的隱喻,是代表了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因此,或許你會說小女孩不會死是劇情上的牽強,我反而會說是一眾編劇對電影藝術跟人性的一種維護方式,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