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泰國BL腐劇熱潮亞洲,不少人也因為BrightWin主演的泰劇《只因我們天生一對》而入坑耽美。對「糧食供應所」4位店主而言,比起BL專門店,他們更像是BL文化推廣組織。除了與一眾同道中人分享「腐腐得正」的魅力,Maron馬郎、Diane、Konnie和P仔也希望透過「本地產糧食」推廣香港文化。
談到耽美文化,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日本漫畫。日本作家森茉莉的小說《戀人們的森林》被公認為耽美文學的先河,後來美少年漫畫開始大行其道。糧食供應所幾位店主小時候看日本動漫和日台偶像,意外發現了BL同人文章,結果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
「BL故事有很多可能性,例如Dom/Sub、ABO世界觀,而且男人可以展露脆弱,可以做一些很女性化的舉動,或者經歷情緒崩潰而不會遭到批判,這些是在男女爱情作品比較少看到的。」
尤記得中學時從同學那裡借來一本《世界第一初戀》,在學校翻了沒幾頁就有同學問正在看什麼,嚇得筆者立刻把漫畫收起來。Konnie指自己一開始入坑時,告訴一位會看日本動漫的男同學自己喜歡BL,結果他以輕蔑的態度說她變態,後來兩人也因此變得疏遠。而中學就讀教會學校的Diane也是直到大學才慢慢敢告訴別人自己喜歡看BL:
馬郎和Konnie解釋道,以前大部分BL漫畫都有性愛場面,所以不敢跟別人說不是因為害怕同性戀,而是因為覺得當時的年紀不應該看色情內容。糧食供應所稱所有客人為「小天使」,到訪門店小天使當中不乏未滿18歲的青少年,店主都會先核實他們的年齡。「經常有爸爸媽媽陪女兒上來,一起來兩次後,他們都放心讓孩子自己來。」
很多腐男腐女都經歷過對於自己的興趣難以啟齒,Konnie認為大家之所以會覺得BL變態或不好,可能因為對這件事不了解才會產生恐懼:
「我們希望門店能讓喜歡BL的孩子聚集在這裡認識朋友,不需要有任何的尷尬就能買到自己喜歡的糧食。」
除了門店這個小天地,糧食供應所也會透過不同途徑推廣BL文化,去年就與香港逸東酒店合辦全港第一個BL Festival。「當時我們在Food Court展示了很多香港創作者的BL藝術,很多叔叔阿姨都說很漂亮。這是小小一步,希望之後能在不同地方展示BL。」
Diane笑言自己的夢想是能回到母校分享BL文化,雖然暫時沒有這個機會,但曾有中學老師看到媒體訪問後,邀請他們到校舉辦講座。「那位老師知道學生當中有喜歡BL的孩子,也有些同學可能在探索性取向,所以安排這個講座讓他們了解這個文化。如果當年我們的成長環境中,有這樣的機會,也許就沒那麼辛苦了。」
現時腐男腐女的精神食糧還是以日韓漫畫小說和亞洲腐劇等「進口糧食」為主,四人期望看到更多港產BL作品。馬郎分享說:「很多人會因為BL去接觸當地文化,我本身就是看了泰國BL劇才開始學泰文。我就想為什麼香港沒有BL劇?如果有人看了香港的BL, 而對香港有興趣就好了。」
糧食供應所先後推出原創跨媒體BL企劃《螢火蟲》和《BL店同事大概是我的命定之人》,希望借助流行文化的感染力傳播香港文化。「有位美國人上來我們店,說他正在學廣東話。我們Youtube所有影片的字幕都有中英對照,他看着學。甚至有巴西小天使想幫我們第二部劇加葡萄牙文字幕,好像一步一步做到我們想做的。」
雖然BL與同志戀愛不盡相同,但近年的BL作品也開始融入不同現實的議題,比如《四月的東京》就探討了職場#MeToo,隨着台灣和泰國同志婚姻合法化,BL作品也會提及同志婚姻,Diane認為這也是BL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