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一場蔚為奇觀的「戰爭體驗」:《1917:逆戰救兵》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23.57k views

一場蔚為奇觀的「戰爭體驗」:《1917:逆戰救兵》

13.01.2020

《1917:逆戰救兵》不僅是單純的「戰爭片」,更是一場蔚為奇觀的「戰爭體驗」,創作團隊花上半年時間作嚴謹綵排,成果可謂有目共睹:本片的長鏡頭可說是「教材式」示範,觀眾與主角同呼同吸,感受戰火的殘酷。相比三年前的《鄧寇克大行動》,《1917》更為著力營造「心理驚慄」氛圍,在大銀幕下觀影(尤其是以 Open Matte 全畫面制式放映的 IMAX 版),感受猶其深刻。

《1917》宣傳上以「一鏡到底」作為一大賣點,然而當真要「貨比貨」的話,也許本片不盡如數年前的《飛鳥俠》,總能靈活游走狹隘場景般教人覺得新鮮、驚艷 – 但談到《1917》的幕前動員,數量之多卻是足以教人目瞪口呆,調度上的挑戰甚至比《飛》片倍數上升。最為居功至偉的幕後人員,當然是神檯級攝影師 Roger Deakins – 此君繼《銀翼殺手 2049》後再度展現大師本色,攝影機猶如第三位主角般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上帝視角」彷若未曾存在過;配合 Roger 對剪影、Magic Hour 的巧妙運用,更帶出了另一番味道的「殘酷美學」,令人投入度大增。


除了真材實料的攝影功架,導演 Sam Mendes 對場面具深厚的駕馭力,也是電影在氣氛烘托上如此成功的主因。連貫而流暢的長鏡頭,既令觀眾成為了戰場上的 “Dark Tourist”,更凝聚了強烈的「戲味」:前段主角在滿佈同胞的戰壕尋人,當中的不安、焦躁已成功令觀眾迅速「入局」,中段進入鬼域般屍橫遍野的廢棄戰場、深夜闖入敵陣上演一場教堂殺與捕,也顯得觸目驚心,恐怖與絕望的氛圍相互緊扣;片末主角「走過烽火大地」的段落,除了為電影帶來霸氣十足的壓軸高潮,收筆時更出奇不意地為整部電影加上點點詩意,觀影過後餘韻繚繞。


無疑,《1917》的技術含金量極高,但電影也沒有淪為徒具形式的「技術電影」,反之在選材上有著過人的心思:文本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大背景」,惟主要的戲軌並非強調大局下的史詩感,而是圍繞大時代小人物一次「簡單任務」,以無數大大小小事件串連。戲中的對白既有幽默氣息,同時也充滿對戰爭、生命本質的反思,帶出長青的反戰命題。

導演在片末也指出了整套戲是長輩娓娓道來的真人真事,印證歷史經過千迴百轉,讓人銘記於心的往往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動人、雋永的小故事。

Text by 強 & 陳家富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