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物館最近的展覽《時間的見證/又一山人 X 黃炳培/四十年創意展》,展出黃炳培四十年來的重點作品。展覽雖不旨在回應當下,但創作又必然與生活相關,當中最能引起目前社會共鳴的,除了是一系列想像 2047 年香港社會的《明天日報》,就數他廿多年前的成名作:地鐵廣告。
黃炳培於 80 年代投身廣告界,90 年代初以一系列廣告闖出名堂,在展覽中可以重溫當年他為地鐵創作的電視和平面廣告,大部分從生活切入,突顯地鐵速度之快,無論是回家看電視、吃飯、看電影、開會、面試、上學,甚至消防員救災,都可以坐地鐵如時抵達,片尾都以一句「搭地下鐵路 話咁快就到」收結,令人琅琅上口。其中一個廣告他更親自出鏡,廣告中利用「大電視」遊戲,提及很多當時的電影名稱,緊扣當時的香港。
據他解釋,當時的普羅大眾特別是長者都坐慣地面交通,地鐵對他們來說錯綜複雜,唯有從民生日常入手,強調路面交通的不便:塞車、掘路、燈位多。海報主視覺不採地鐵,而是簡單一碗冒煙的白飯,暗示地鐵可以令你準時回家開飯;或用帷幕剛升起的電影院,表示坐地鐵不會錯過開場;或是採相反策略,用劃滿紅色交叉的劇院座位表,暗指坐地鐵才不會遲到錯過電影。諸如此類的生活細節,打造出地鐵準確、點對點、快捷的形象。
展覽其中一張海報為《紅燈/車轆》,1991 年的作品竟然絕不過時,今天看來仍教人會心微笑。黃炳培形容這是他在亞洲創意圈建立名聲的項目,既是他在商業創作生涯中首次得獎,也可能是他工作以來最有效果以及可能是香港廣告製作最低成本的宣傳方案。此作品也有電視廣告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25Zz0QmiDc”>紅燈篇和一尺天涯篇,可在網上重溫。
他在做地鐵廣告以前做過地產、時裝、香煙等,都是面對特定受眾的品牌,他曾分享,地鐵針對全香港人,即由大學教授到牛頭角順嫂都囊括其中,於是他改以地道元素作為溝通的視覺語言,讓大眾明白地鐵的概念。本地文化在 90 年代初並未興起,他卻走在人前,帶起大眾對本土特色的關注。
當年地鐵是時尚新時物,走在時代尖端,緊貼香港的步伐,打造香港人爭分奪秒的精英形象,在今天觀眾看來特別諷刺,百感交雜。三十多年後,也有教人印象深刻的港鐵「惡搞」海報,且由網民自製,不收分毫。兩者對比下,見出港鐵已偏離當日初衷,不再是便民利民的交通工具,今日港鐵若再搬出當年的廣告策略,定必引來罵聲。
回說展覽,這是一個偽「雙人展」,黃炳培是他從事商業及廣告設計時的身分;又一山人則專注個人創作。他取「又一山人」的別名,是為了區別自己的個人創作與廣告公司工作,希望跳出服務別人的廣告工作,從自己的創作取得滿足感。今次展覽分為三個色調,由黑色開始,展示又一山人的個人創作,包括最為人熟悉的《紅白藍》系列,之後的灰色部分就是其廣告設計作品,最後的灰色部分是「二人合作」,從社會價值出發,推廣品牌或企業的項目。
整個展覽都處於「未完成」的狀態,他特別要求館方保留展廳拆展後的原樣,不再粉刷改動。展場內外的木板和鐵架,都是他特意安排的佈置,呈現一種「進行中」的環境,他也把臨時辦公室搬到展場後方,在那裡駐留至展覽結束。這些場地設置回應了展覽入口的引言:「這是一個關於過程﹅積累和沉澱的呈現,不是表述結果的一個展覽。」所以他也拒絕「回顧展」的說法。在這裏除了可以看到他自身的歷程,也透過他緊扣香港的設計,見證到時間推移,社會觀念與大眾意識的轉變,折射出香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