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曾是幫派鬥爭和憤世嫉俗的代名詞,用來控訴社會、發洩不滿。然而對香港塗鴉藝術家丁如雲而言,手噴漆有如他的法器,而佛教圖案塗鴉就像現代版的佛塔佛像,讓他在有緣人的心中種下菩提心的種子。Madame Figaro 請來丁如雲跟我們談談佛法、藝術與塗鴉。
丁如雲從小因為家人的信仰開始接觸佛教,2020 年才由心想了解佛理。 2021 年時,他受朋友影響初嘗塗鴉。學佛路上,丁如雲接觸到不少有佛教背景的藝術家的作品。「他們把內心修行感悟轉化成藝術表達,深深啟發了我以類似方式進行創作。」
原來他自小喜歡畫畫,卻沒有正統藝術背景。「我由零開始嘗試塗鴉,一試難忘!我沒有藝術基礎,也對傳統塗鴉沒甚麼概念,只是一邊學習,一邊探索將東西方兩種文化融合。」
丁如雲相信佛法就是我們內心最需要的東西。遊覽佛寺或看到佛像時,他內心自然會生起一種平靜,也想將這種平靜的感覺延伸到繁囂的街道上,於是在路邊的配電箱和後巷的牆壁創作佛家圖案和字句的塗鴉。
塗鴉寫手通常會在作品旁邊加上「Tag」,也就是簽名或標記,來標記自己的作品。而最能代表丁如雲的,相信就他的「佛頭」和「慈悲」塗鴉。自創作佛頭塗鴉以來,設計就不曾改動過。丁如雲也會創作其他佛教主題的作品,融入他的個人想法與風格,把佛像、佛手、書法字畫等傳統佛教元素,變成一幅幅中西合壁、別具特色的塗鴉。
《禪與藝術》是影響丁如雲很深的書籍,他認為佛法、禪和藝術三者密不可分:
「佛學和佛法可以是創作的核心和初心,禪是創作者內在的狀態,藝術是表達的形式,是綜合兩點之後的成果。」
藝術向觀眾傳遞作者的意思,而不少有緣人在街上看到丁如雲的作品,也會拍照與他分享。有人感受到內心片刻的寧靜,也有人因而開始接觸佛法。「觀眾的反饋也是一種溝通,甚至對作者有另一番啟發。這也附合佛教自渡渡人的思想。」
有人視塗鴉為街頭藝術,有人卻覺得塗鴉是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丁如雲說,假如塗鴉時被捉,會願意承擔後果。但他相信,相比愛惜公眾設施,滋養生命與精神健康更重要:
善念善行,丁如雲認為不能單單從形式上理解。「有時某人可能做了一些表面上的惡行,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受者或大家會發現有其好處。所以善念與善行,用來約束自己比起批評別人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