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迅速的香港,看似沒有甚麼能永遠都存在,就連維港的兩岸的天際線和景色也在不斷蜕變,唯一不變的,或許只有從1898年起,穿梭於香港島與九龍之間的 天星小輪 。120多年來,陪伴著香港人歷經波濤洶湧,成為香港景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奈受疫情影響,收入大減,天星小輪成為「負資產」,需要靠借貸來應付日常開支,更一度傳出 天星小輪 或許無法繼續營運下去。
維港若然少了天星小輪,便猶如一幅名畫被塗掉了一部份。兩位喜歡探索的本地攝影師Pinghoh和Nathan有感近年香港景色變化之快,決定攝下那抹讓每位香港人充滿回憶的景色。
雖說天星小輪配上維港,是一幅價值不菲的景色,然而對Pinghoh和Nathan來說,坐在天星小輪上拍攝,更能代表他們與天星小輪的回憶。從船上眺望出去,不但可飽覽兩旁的維港風光,還可親身感受天星小輪經歷史洗禮的歲月痕迹。
Pinhoh認為坐在小輪上,能讓他與小輪保持最親密的距離,看著船上的星星椅子和默默耕耘的船員,每個角落也能勾起他對天星小輪的回憶;而Nathan則特別喜歡在黃昏時分,漂浮在海港的中心觀賞美麗的日落天色,讓他能在穿越兩岸的同時,把煩惱拋諸腦後。
談到自己最滿意的天星小輪作品,對接觸攝影約一年、一直從維港兩岸學習攝影技術的Nathan而言,在船上攝影實則比在岸上更具挑戰性,所以他認為能在船上捕捉到的人和事更為珍貴。這張拍攝到船員在背後高樓大廈襯托下的懷舊碼頭裡工作,是Nathan心目中最珍貴的風景。
而Pinghoh最滿意的,是一張在夜間以特別技巧拍攝的相片:「天星小輪每天在維港穿梭,不知不覺間已有百多年歷史,有種時光飛逝的感覺,正如我這張照片的背景,那些維港燈光被pan鏡技巧化成時光隧道,而天星小輪便成了時光機。」
時光飛逝,誰也沒想過經盡過百年風浪的天星小輪,也會面臨山窮水盡的一天, Nathan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聯想到《最後晚餐》的歌詞:「建設推進著行走,沒法逆流,拆卸中破壞情感的扣」。經濟發展、一場疫症、那些盛載回憶的事物陷入經營困難的消息,讓我們意識到即使是經過歷史洗禮的事物,也不是絕對永恆不變的。喀嚓的那一刻,或許是唯一能讓那些美麗而充滿回憶的瞬間被凍結的方法。
對Pinhoh來說,攝影能保存那些曾經讓自己悸動過的事物與畫面;而對Nathan而言,攝影能令他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物上,亦隨着探索城市的街道和每個角落,對這個城市有更深入的了解。
天星小輪仍然倔強地堅持著,但不少本地特色也正順應時勢逐漸消失。Pinhoh和Nathan也不約而同指出,霓虹招牌正因商户結業和減低光污染等原因面臨被清柝,他們希望用相機記錄仍未被拆卸的霓虹燈,留下這些為乏味街景帶來生氣的獨特城市景觀。
在疫情正在緩和的這一刻,或許是時候在外出時多加留意四周,用我們自己的方法,記錄那些或許會在不知不覺間、隨著時間消逝的風景,記住過那些香港給你的珍貴瞬間,免得在失去後才醒覺自己未及好好靜心欣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