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啟智智叔三個月前因癌逝世,直至離世前都依然以電影關注社會議題,留下《驕陽歲月》、《一級指控》、《世上只有爸爸好》等令人期待的作品,而以無證兒童議題為故事背景、由劉心悠和吳卓羲主演的《女人街,再見了》將於今個月上映,原來智叔不止在電影中為社會被忽略的一群發聲,他一直以來都身體力行,關注社會低下階層。
智叔生前勇於為社會發聲,拍攝電影《十年》感動不少香港人。其實智叔一向都關心社會大小事,在1984年時他拍劇集《廣東鐵橋三》時,當時大陸演員必須刮光頭演清裝,但香港演員卻不用,智叔覺得不平等,便把自己的頭剃光。後來出演電影《籠民》,面對香港社會貧富懸殊問題愈來愈嚴重時曾說:「劏房是香港人的恥辱!」電影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智叔以演員的身份堅守原則和自己的崗位,以電影關注和批判社會不公。
翻查數據,截至2001年香港大概有1400名未登記出生的兒童,當然還有許多是無從統計的。當我們在談論對國藉的身份認同問題時,這或許與自我的選擇有關,但無證兒童就連「存在」都被否定。《女人街,再見了》故事描述智叔「衫佬」因意外巧合遇上了未被登記出生的無證兒童小東,而決定把他收留於自己在女人街的攤檔,每天換上校服假裝上學。但現實是小東連上學的權利都沒有,每天都彷佛不能見光,躲避查證。智叔生前接下的作品大多與民生有關,這次在戲中演釋的跨國父子情,雖無血緣,卻依然為之動容。
其實智叔已不是第一次以電影為類似的議題發聲,2018年電影《過春天》智叔也有份參與,電影講述跨境學童問題,智叔飾演主角的香港父親,雖然當時戲份不多,但情感卻傳神。《女人街,再見了》與《過春天》兩部電影都圍繞兒童「身份認同」問題作討論,育有兩名兒子的智叔演活感動人心的親情故事。智叔的二仔廖文信曾在訪問中提到自己受到父親的影響才選擇走影片製作的路。
在《世界人權宣言》中提出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而《兒童權利公約》裡亦規定協約國必須尊重和保證在其境內的每一個兒童的身份地位都不應受到影響,惟《宣言》在港並沒有法律約束力,而港府亦拒絕為無證兒童提供教育。當然「人權是否大於法律」這也是一個值得相確的問題。《女人街,再見了》將於8月5日上映, 拋棄法律,電影呈現的是女人街背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感情,展現香港情懷,同樣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