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專訪金像獎最佳美指張兆康|當60年代的老香港,碰上《羅密歐+茱麗葉》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6.92k views

專訪金像獎最佳美指張兆康|當60年代的老香港,碰上《羅密歐+茱麗葉》

30.07.2021
Series:
FigaroHub
Tags:
Apple gadget iPhone

如果給你一部iPhone 12,你會拿著它到處打卡,但如果給他一部iPhone 12 Pro Max,他可會拍出一部微電影,説的正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張兆康。作為新生代灸手可熱的美指,張兆康本著「go small live large」的精神,手執一部智能電話,執導今年6月於香港文化中心公演芭蕾舞劇《羅密歐+茱麗葉》,以本土元素重新演繹西方經典。張兆康作品向來以色彩美學建構其光影世界,而這次卻一反傳統,以黑白風格拍攝,到底從由美指到導演的轉變中,藏了甚麼故事?

金像美指張兆康(圖片來源:Apple)

張兆康,從美指走到導演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張兆康, 從獲獎無數的《花椒之味》、《一念無明》《擺渡人》到近期大熱《手捲煙》,得文念中賞識入行,過往與無數電影大導王家衛,杜琪峯、林嶺東等合作,以美學為光影世界築夢,打造一部部經典作品。但這次張兆康走出美指身份,放下攝錄機,拿起智能電話,創作一個全新的美學風格。

張兆康,從美指走到導演(圖片來源:《手捲煙》電影截圖)

從美指變成導演,張兆康這次單單用上iPhone 12 Pro Max,重拍《羅密歐+茱麗葉》,短片取景於上環街巷、半島酒店、1881等地,講述 1960年代一對命途多舛的戀人,由典雅大廳的初次邂逅,發展成上環街邊車仔檔的激烈打鬥,終章以悲劇結局收尾。對於張兆康來説,這次合作對他來説也是一個全新挑戰。

《羅密歐+茱麗葉》(圖片來源:YouTube @Hong Kong Ballet)

當60年代的香港,碰上羅密歐與茱麗葉

走進張兆康的美學世界,作品融合了中西文化,在香港本土元素結合在內,打造悲劇故事。到底為何要選 60年代的香港作為故事背景?

「對於 60 年代的想像主要來自電影,第一個就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回想起來很有趣,那是一個我們都未曾經歷過的時空,而你在心目中卻有一些印象,這些印象的構成,原來是來自別人的印象。」

(圖片來源:Apple)
(圖片來源:Apple)

電影《花樣年華》、《飛女正傳》、《蘇絲黃的世界》中,均表現了一個獨有的香港形象,但當中的殘餘影像,真的反映了真實的香港面貌嗎?張兆康解析,很多電影中,除了實景以外,大部分是從英國片場拍攝的,那是一個由荷里活建構的香港印象。把這些模糊的 60年代老香港記憶,添上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在張兆康鏡頭下,變成了一個全新章節。

(圖片來源:Apple)

「最困難是在場景中呈現 60 年代的香港。《羅密歐+茱麗葉》是香港芭蕾舞蹈團藝術總監Septime Webre的作品,把經典的愛情悲劇融合香港60年代的背景,是Septime的vision,我覺得那些元素的撞擊很獨特,舞台劇也很精彩,口碑亦相當不俗。」

張兆康這次從影像及敘事的角度尋索突破,擺脱絢爛色彩,選擇了以黑白角度詮譯腦中的浪漫構思。

(圖片來源:Apple)

黑白色調獨有的年代感

張兆康於過往著名作品《一念無明》、《擺渡人》、《過春天》等,均以其獨有的色彩美學點綴電影。張兆康過往曾提及「顏色是人物情緒的表現」,但《羅密歐+茱麗葉》中卻單純用黑白風格,原來是為了營造那份獨有的年代感。

《羅密歐+茱麗葉》(圖片來源:YouTube @Hong Kong Ballet)

「黑白色調比較能帶出一份年代感,也參考過從前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黑澤明的菲林感覺,我們在後期製作 color grading 的過程也加添了一點那份觸感。我在電影美術,習慣將不同的場景空間以顏色劃分,當去除顏色,更便盡量利用光與影去表達情緒,燈光就是重要工具。」

與其重新建構一個腦海中的老香港,張兆康選擇忠實呈現 60年代背景,但其實過程更花功夫。

《羅密歐+茱麗葉》(圖片來源:YouTube @Hong Kong Ballet)

「在有限資源下我們選擇取其意象,每個場景需要甚麼、被單應該用哪種、窗簾要如何半透明、色調如何分配,兩幫人馬的衣著顏色要分得細緻一點,這些我都會在前期比較執著。到了現場我就會投入到導演的mindset,相對更專注在演員表現、戲劇、鏡頭或其他方面,美術和服裝我會很hands-off的。」

《羅密歐+茱麗葉》(圖片來源:YouTube @Hong Kong Ballet)

在美指與導演身份間遊走,絕不是一件易事,更甚張兆康全片以 iPhone 12 Pro Max拍攝,《論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到底一部智能電話,真的能製作一部具年代感的短片嗎?開拍之前,張兆康本人也不過抱著「go small live large」的精神,持實驗態度開始拍攝工作。

《羅密歐+茱麗葉》(圖片來源:YouTube @Hong Kong Ballet)

「Go small ,Live large」如何以電話建構電影美學?

時移世易,走進高端科技年代,有別以往的大規模拍攝,「go small」理念成為大趨勢,因此張兆康展開了他的實驗性拍攝工作,試著單以iPhone 12 Pro Max製作電影級質素。

「傳統的電影製作模式需求很大的資本,當市場本身已不再可能盛載那樣的規模,作為電影人如何可以克服這些實際的框框?其中一個方法必然是將production go small,這個短片正是我的一場實驗。」

(圖片來源:Apple)

處身於電影界的張兆康,在《羅密歐+茱麗葉》中,撇下過往傳統做法,放下攝影機和整隊電影團隊,嘗試以 go small態度建構光影世界。

「今次起用小型團隊,於我而言是一場實驗:以往拍港產片,多數是 crew 比較多、演員很少;今次則有很多演員,但 crew 很少,其實可以點做?當電影市場愈來愈小,在有限的資源下,作為電影人如何發揮得最多、拍出同樣高質素的作品?所以我們也決定go small,製作規模上精益求精,組成小型crew,也用小型拍攝工具,shot on iPhone 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圖片來源:Apple)

從《羅密歐+茱麗葉》作品的完整度,外行人沒法想像如何使用iPhone實行,但事實上,製作團隊在開拍之前,的確花了一番功夫,畢竟香港不多作品單純靠電話完成,對此張兆康坦言自己不過也是「go small」中的新手上路。

「第一次在 go small 的框架下製作,一開始也跟攝影師商討了很久,我們特別注重燈光的運用和鏡頭的配合。我們試過 iPhone 12 Pro Max 在低光環境的表現是很 ok 的,特別是 wide camera,現在大家都看到我們起用很多 backlit 的鏡頭,去貫穿這個愛情故事,那些畫面,全靠燈光去勾勒出舞者的肢體輪廓,我覺得是很成功地表現這個愛情悲劇的情感。」

(圖片來源:Apple)

在美術處理上,張兆康指分別不大,不過卻沒用上電影製作的track(車軌)、crane(吊臂),只是帶上了 gimbal(穩定器)、monopod(單腳架),省去前置的預備時間,整個拍攝過程僅花了兩天時間,非常厲害。

如果給張兆康一部 iPhone 12 Pro Max,他可以拍出一部微電影,那麼如果是你,又能做到這般「go small」的大製作嗎?當然不行!畢竟他可是金像獎最佳美指,不過他卻為拍攝新手分享了拍攝技巧:

「其實 iPhone 12 Pro Max的基本設定是以簡單易用、易上手為目標。從這個作品來說,我認為光源是拍攝時很值得注意的一環。片中有不少場面都用了 backlit 的燈光去貫穿,勾勒出主角的輪廓,而 iPhone 在低光環境的表現亦很出色,特別是 wide camera,很容易便表現到一些情緒和氣氛。」

(圖片來源:Apple)

以本土元素,配合西方經典,加上黑白美學建構的光影世界,張兆康以作品《羅密歐+茱麗葉》一反傳統,大抵這就是「go small live large」的美學堅持。

 

    Series:
    FigaroHub
    Tags:
    Apple gadget iPhone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