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遺物整理師》在Netflix上架後短短一星期,便旋即登上熱門排行榜頭3位,更成為各大戲劇討論區的人氣之作,被譽為2021催淚神劇的《我是遺物整理師》,評價竟然一面倒地好,打破了溫情劇「沉悶、拖戲」的刻板印象,到底劇中有甚麼魅力,讓觀眾哭得不能自已的同時,得到治癒?在你點開《我是遺物整理師》前,不如先看看它的劇情看點,解構它的感人秘密!
(以下亮點含輕微劇透,讀者自行斟酌)
《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故事背景設定為一間專門替死者整理遺物的公司「Move to Heaven」,因為父親(池珍熙飾)去世,患有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相類似)的兒子「韓可魯」(陳俊翔飾),與突然出現且有前科的流氓叔叔曹尚久(李帝勳飾)一起營運,擔任遺物整理師,透過遺物了解亡者遺留的故事,並將其未能傳遞出去的訊息轉達給親人。
劇情圍繞「生存」與「死亡」的深度命題,催淚之餘,更在過程中讓觀眾理解生死哲學,將悲傷化成感性回憶的故事,大獲好評的,除了感人劇情以外,訊息讓觀眾有所得著,十分治癒Healing。
《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播出後,惹來韓國當地的激烈討論,因為劇集揭發了不少韓國社會的陰暗面,發人深省,而對其他喜愛 K-Pop 的觀眾來説,也可算能更深度地了解韓國真實面貌。
《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每集都會以一個故事為主軸,男主角們每集都會收到遺物整理案件,節奏明快不拖戲。當中所談論許多連韓國人都不敢面對的社會事件,例如同性戀、校園欺凌、性暴力、家暴、棄養父母、老人安養問題等沉重議題,重現了震撼一時的「1995年三豐百貨公司倒塌」事故,而最具爭議的,正是南韓孤兒輸出黑歷史。
今日的南韓,作為一大文化輸出國風頭無兩,但曾經的韓國,原來是「孤兒輸出國」。50年代,南韓經歷外憂內亂,由於戰亂與經濟問題,產生了大量的孤兒,國家沒有作出經濟支援,加上文化保守,人們都不願收養他人的孩子,導致許多孤兒被送往美國尋找收養家庭。這正是為甚麼不少韓劇角色背景設定為美國回流,又或者解釋了為何不少韓星的出身悲慘。這樣的情節,讓不少外國觀眾相當驚訝,原來韓國曾經有這段黑歷史。
劇中的「遺物整理師」角色設定嚴謹,而不是塑造成遺物清理師,因此編劇細心地為這個職業設下了許多規則,讓劇情內外充滿莊重感覺。
「遺物整理師」到達事發現場後,要先脫帽行禮表達禮貌,並告知逝者的死亡時間,報上自己的名字以示尊重「我們是來整理亡者遺物的天堂移居師,現在我要幫女士/先生搬最後一次家」,再將所有遺物收放於箱子中,註記「願逝者安息」,最後轉交給家屬。在生死議題上,製作班底不斷強調「尊重」意味。
除了主角李帝勳、陳俊翔、洪承希外,更請來了20個韓國超強演員坐陣,包括林元熙、鄭石勇、金道延、鄭東煥、李蕊等,熟悉的臉孔加上信心保證的演技,讓每個小單元更加豐富。
作為客串角色的池珍熙打頭炮出場,成為全劇最催淚情節。池珍熙在劇中飾演陳俊翔的爸爸,這段父子情,由父親與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互動,到教育相處點滴,讓不少觀眾直言從第一集開始,就十分催淚,特別是父親離去後,剩下韓可魯一個,如何獨自面對社會和人生的挑戰。特別一提,最後一集的父子情大洋蔥非常感人,記得要準備紙巾!
《我是遺物整理師》中,雖然是探討有關死亡議題,但拍攝手法一點都不沉重,反倒是充滿許多治癒溫馨情節,透過角色間的催淚台詞,讓觀眾重新審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