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台灣雕刻大師朱銘:我就是想爬到藝術的最高峰|三十歲拜師學藝,體弱造就「太極」系列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6k views

台灣雕刻大師朱銘:我就是想爬到藝術的最高峰|三十歲拜師學藝,體弱造就「太極」系列

24.04.2023

「地獄在人間,人間有天堂,問君何處去,但憑一念間。」台灣雕刻大師朱銘逝世,終年85歲,有報導指朱銘疑因久病而選擇輕生。朱銘從事藝術超過七十年,晚年疾病纏身仍致力創作。他一生獲獎無數,「太極」、「人間」系列作品享譽國際,卻曾說過:「我沒有甚麼特殊技巧,我只是刻到讓自己感動叫絕為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位亞洲藝術大師逾七十年的創作之路。

台灣雕刻大師朱銘逝世,終年85歲。(圖片來源:ig@jumingmuseum)

15歲接觸傳統木雕,30歲拜師學藝

朱銘兒時無心向學,考試經常零分,只喜歡在堂上臨摹歷史課本中文天祥和孔子等人物。藝術的種子就這樣在他心中悄悄萌芽。十五歲時,因緣際會跟隨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木雕技藝,因此早期作品偏向工藝雕刻,作品較寫實且線條精細。

《玩沙的女孩》是朱銘早期以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創作的作品。(圖片來源:朱銘美術館)

後來,三十歲的朱銘希望藝術造詣更上一層樓,拜師現代雕塑大師楊英風,為人熟悉的現代主義創作風格逐漸成形。除了一改以往的工藝雕刻風格,更放下自己熟悉的素材,探索石頭、陶土、海棉、不鏽鋼、保麗龍等材料的可能性。

朱銘拜師楊英風後,一改以往工藝雕刻的風格。(圖片來源:ig@jumingmuseum)

以混合媒介創作的「人間」系列作品《芭蕾》。(圖片來源:ig@jumingmuseum)

運動變成藝術靈感

當初朱銘憑著「太極」系列打入國際,原來創作契機是為了健康。當時朱銘體弱多病,楊英風建議他學習太極強身。太極令他領悟到身、心、力量的來源與制衡,繼而創作出線條幹練的半抽象作品。雕塑形態簡潔有力,靜中含動,體現太極剛柔相濟的美學。

(圖片來源:ig@jumingmuseum)

藝術即修行

2011年,朱銘曾到訪香港中文大學,以「藝術即修行」為題分享他的藝術觀和創作理念。他認為人就像容器,每學一樣新東西,都會丟失一部分自我,最後裝的都是別人的東西,反而會阻礙創作。他認為:

「一定要學著一路走一路丟。如果沒有丟掉的心,就一定會停留在某個地方。」

朱銘後來的創作完全拋開了木雕藝術的框架。(圖片來源:ig@jumingmuseum)

所謂「修行」就是要拋棄所學的思想、方式和習慣,尋回最原始的自我,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理性與經驗往往會框住創意。為了不被所學束縛,使作品靈動活潑,朱銘雕刻時盡量用刀快,進入渾然忘我的境界,「讓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東西產生出來」。

朱銘認為創作就是下手要比頭腦快。(圖片來源:ig@jumingmuseum)

成立「朱銘美術館」回饋台灣,NFT兩週售完

朱銘認為台灣造就他的成就,於是成創辦「朱銘美術館」,更將美術館及逾 2500 件個人作品及收藏捐予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回饋台灣。美術館建造耗費 12 年,最終於 1999 年完工,達成了朱銘的心願,他當時就寫下親筆信紀念美術館落成:

圓夢
成立美術館,是為了呈現藝術發展的過程;成立基金會是要讓美術館能永垂萬世。也是為了作品建設一個好歸宿,錢本是社會的,回歸社會叫圓滿

朱銘寫下親筆信紀念美術館落成。(圖片來源:Facebook@朱銘美術館)

館方去年上架兩款 NFT 藝術商品,取材自戶外外展品「太極」系列《太極拱門》與「人間」系列《三軍》之海軍軍艦「廣達號」,限量 110 份上架兩週內全數售完。

朱銘藝術館將「人間」系列的海軍軍艦「廣達號」製成NFT。(圖片來源:ig@jumingmuseum)

朱銘作品遍佈香港

朱銘的作品散見香港,包括交易廣場的《太極》、中銀大廈正門的《和諧共處》和香港文化中心外的《排隊》等,其中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前的作品《仲門》,更是每位中大生的回憶之一。《仲門》原名為《門》,是「太極」系列中最後一個大型系列「拱門」的首件正式作品。

交易廣場的「太極」系列雕塑 《右蹬腳》。(圖片來源:置地廣場)

香港文化中心外的《排隊》。(圖片來源:藝術推廣辦事處)

傳説若背向圖書館穿過《仲門》,會「爛Grade」不能順利畢業,相反方向走的話,就能一級榮譽畢業。有指朱銘聽聞「爛Grade」傳說,希望令雕塑與大家更親近,才為作品改名。朱銘到中大分享雕塑的創作故事時,更幽默的說:「我刻的時候,用意是成功之門。如果從那邊走過去,你保准會畢業。」

《仲門》。(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校友事務處)

七十年來從未止步

七十年的藝術生涯,從「鄉土」系列、「太極」系列以至「人間」系列,朱銘一直在自我挑戰、不斷嘗試。到了晚年,他也在追求進步。2014年,他曾在訪問時分享道:

「藝術這座高山這麼高,我現在還一直在爬,我現在才到這裏而已!那可能是一個人的期望或努力的目標?我也不會形容,我就是堅持,可以不怕艱苦,不怕失去,我就是想爬到藝術的最高峰!」

「朱銘」原名朱川泰,楊英風為他取這個名字,正取其「銘記在心」之意。如今一代亞洲藝術大師殞落,正如恩師對他的寄語,相信「朱銘」之名會長留世人心中。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