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於香港上映的《汪汪夢裡人Robot Dreams》可謂解開了大人們暗藏內心多年的心結。 隨著成長,我們都體驗過感情從不可公式化計算的硬道理。其實小時候課堂沒有人會教怎樣取得滿分的友情、愛情,人長大就突然明白是沒可能的。每段關係總有完結,即使投放是真心真意,但奈何帶着遺憾才叫人生。然而,人生的惆悵,卻在這部全片零台詞的動畫得到解答。動畫公映後好評如潮,想不到小狗和機器人居然能教會我們如何面對遺憾。
《汪汪夢裡人》改編自兒童圖文作家Sara Varon的同名漫畫,故事設定動物為主的世界,一隻寂寞單身狗購買了一台機器人陪伴,從此他的生活變得不再孤單。小狗與機器人白天會在去公園溜冰吃雪糕,晚上則到橋下看夜景或在家玩電腦遊戲,每天有着各種冒險等待他們發掘。愛就是如此簡單,不需要太複雜,當找到願意與你同行、一起探索的人,原本那些不值一提的生活,都會成為最美的風景。
然而,生活、感情從不會永遠順心。有天機器人被迫困沙灘,即使小狗用盡各種方法靠近,仍然徒勞無功。最後小狗唯有向機器人承諾,明年夏天定會回來找他。但到沙灘重開的那一天,機器人消失了,小狗挖遍沙灘也找不到心愛的機器人,精疲力盡下終於接受機器人不在的現實,再度買下第二號機器人,填滿寂寞的空缺。
《汪汪夢裡人》以擬物手法,將小狗和機器人描寫成活生生的大人們,但「紐約」這個城市其實更像主角。動畫團隊用上各種的動物角色,打造街頭上怪異、風格強烈的紐約人,並刻畫出城市入夜後深邃不見底的寂寞氛圍。故事鋪陳簡潔有力,全片零詞讓觀眾專注在劇情當中之餘,饒富童趣的畫風也令人心動,一直追看下去。那首1980年代的紐約街頭金中《September》更完美詮釋動畫教我們的事。
觀眾或許會對小狗迅速購買第二號機器人的做法不滿,不過站在他的立場看,其實不難理解小狗對穩定關係有很深的渴望,儘管付出巨大努力,想克服與分離機器人帶來的恐懼與痛苦,但最終還是要重新建立新關係。同樣地,機器人受困沙灘,每一日夢醒都是打擊,受盡人間的善意與惡意,他何嘗不是都渴望小狗的陪伴?
直至機器人在最低谷的時候,遇上浣熊的出現,成為重生的契機。從原本支離破碎的身驅,變成全新的自己。這不就是現實中,我們渴望有一個人,願意也有能力修復我們早已千瘡百孔的心?真實的世界,我們都是小狗和機器人,即使失去過還是會勇敢地找另一段新關係。
正當大家以為動畫會像電視劇般大團圓結局,導演Pablo Berger 偏偏帶來最赤裸的事實。機器人因結識浣熊而展開新生活,小狗也有二號機器人陪伴,重拾歡笑。日子如常,不同只有身邊那位。這正如我們在感情發生的一樣,不論是未能延續的友情,還是無法開花的愛情,有些「錯過」無關對錯,它們像生命必經階段,是令自己成長的機會。
放手並不意味要記憶刪除,相反這是你可以給予的最大幸福,亦是對對方最後的溫柔。將回憶停在最美好的一瞬間,成為你人生中「最好的遺憾」。而有一天我們會在對時間遇上對的人,然後寂寞的生活又會重捨閃閃發光的美好。
雖然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由《蒼鷺與少年》奪得,但不少人也替《汪汪夢裡人》的落敗感到可惜。然而,導演卻表示自己的創作其實受到吉卜力的作品影響,而且也了解到日本動畫對於情感表達的巧妙,每次總會坦蕩蕩挖開我們滿佈傷痕的心靈,但同時亦透過動畫的共嗚修補觀眾。
此外,如果你有閱讀過《汪汪夢裡人》原著的話,會發現作品還暗藏有趣地方,那就是書中有向大師宮崎駿致敬。在原著當中,有一幕是機械人和狗狗在晚上準備好爆谷,然後選擇電影一起觀看,而他們當時的選片正是宮崎駿的《天空之城》,想必是導演為讀者和宮崎駿送上的一大驚喜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