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獲12項金馬獎提名的電影《濁水漂流》嗎?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無家者在「清場行動」中家當被當成垃圾丟棄,因而向政府索償的事件,而現實中相關判決近日出爐,一眾無家者被判勝訴,惟因無法證明家當的價值,每人僅獲賠償100元,另雙方須各自支付訟費。官司歷時1年9個月,事件中的14位無家者中有2人已離世、4人失去聯絡,讓人不勝唏噓。再次重溫《濁水漂流》,當初的無力感依舊。
《濁水漂流》的上映,讓更多人注意到這群被社會邊緣化、聚居於貧民區天橋底下的露宿者。其實現實中無家者曾三次入稟法庭,追討財物被無預警丟棄的賠償,分別發生在2012、2015和2019年,而電影中描述的,正是2012年的通州街清場事件。
按照慣例,食環署一般在清場前會先貼告示,讓街友有時間收拾好個人物品,但《濁水漂流》改編自現實的「洗太平地」行動中,不但沒有事先通知,還帶上了防暴警員和民政署,將40多名露宿者僅有的家當,全部視作廢物棄掉。而蔡思韵飾演的社工協助下,他們聯合起來控告政府,在訴訟期間,露宿者的群居生活受到了很大的改變……
電影毫不掩飾把街友常涉足的吸毒、色情行業和黑社會,以最貼地的方式,不求美化及為露宿者們博取同情,寫實反映低下階層的實況。要在街頭的角落中生存,一眾露宿者便注定無法獨善其身,無奈地隨著濁水想盡辦法活下去。
《濁水漂流》另一讓人深刻的地方便是演員們出色的表現,由金馬獎影帝吳鎮宇、謝君豪和金馬獎影后李麗珍,加上新生代實力派演員柯煒林、蔡思韵等人主演。一眾演員在開拍前也抽時間與街友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使演技更打動人心,展現出每位無家者的落魄和遇到不被重視時的無力感,讓觀眾更能代入他們那無限輪迴的悲慘命運中。
在一眾實力派演員的真情演繹加持下,電影成功入圍將於7月17日舉行的金像獎中11個獎項,包括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成為頒獎禮大熱,亦讓這些無家者故事更受人關注。
有別於一般講述無家者的故事,《濁水漂流》並沒有花太多筆默解釋每個角色的露宿原因,反而想要表達他們真正的心聲:旁人的同情、短暫的援助,或許也不是無家者真正渴望和需要的,正如吳鎮宇飾演的輝哥向社工的那個控訴:「他們(記者)只想問我為甚麼吸毒、為甚麼坐監、為甚麼露宿街頭,只想用悲慘的故事來博取同情,賺取收視率。」
傳媒的報導和大眾的「關心」,像是電影中的「天橋觀光活動」、「低層生活體驗」等,反而對一眾無家者來說是另一種負擔。所謂的同情和幫助,更像是滿足自身的正義感,而非關心他們實際想要甚麼、可以怎樣。
《濁水漂流》中,輝哥並沒有接受那$2000和解金,對他而言,只盼得到一句真誠的道歉,讓他可以挽回尊嚴,獲得做人應有的尊重。正如現實中的判決後,有露宿者向傳媒表示,「賠多少都不是問題,我們只是想拿回一個公道而已。」至今,康文署仍未就事件向他們道歉,或許有人對判決中的金額而替一眾街友感到不忿,但對他們來說,勝訴的象徵意義或許只是贏回應有的尊重,讓他們可以有尊嚴地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