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代表人物。他的立體主義畫作打破傳統寫實畫風,影響整個歐洲藝術界。由M+與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共同主辦,並與法國五月藝術節聯合呈獻的《畢加索──與亞洲對話》展覽將於3月15日至7月13日舉行,展出逾60件畢加索傑作及逾80件M+館藏,讓觀眾一探藝術大師不同時期的作品,以及他對藝術界的影響。
《畢加索──與亞洲對話》是十多年來首個在本港舉辦的大型畢加索展覽,展覽分為4大部分,讓畢加索的作品與野口勇、陳福善、顧德新、納里尼・馬拉尼、田名網敬一和梁慧圭等亞洲藝術家展開跨時空對話。
我們常說畢加索是藝術天才,「第一原型:天才」透過對比不同時期的創作,引領觀眾思考何謂「天才」,以及窺探他藝術歷程的發展。畢加索創作生涯中不斷探索不同的藝術手法,不變的是他大多數時候都在反抗固有的藝術傳統和風格。「第二原型:局外人」就紀錄了他如何透過藝術遊走於主流邊緣,以局外人的角色挑戰社會規範。
畢加索曾說:「繪畫是另一種形式的日記」,也很擅長將尋常的場景和物件轉化成非凡的藝術作品, 也經常採用毫不起眼的日常物件創作。「第三原型:魔法師」展出《台座上的大靜物》(1931)、《游泳者》 (1956)等作品,讓觀眾感受日常中的新奇。
很多人以為畢加索是全然原創和獨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家,其實他的創作也參照了西方藝術史的不同時期和風格,有時候也會重新演繹古典名作。展覽最後的「第四原型:學徒」部分正正展示了這位永遠渴求學習和實驗的「學徒」,最終如何超越前人成為後世仰望的藝術大師。
畢加索對後世的貢獻絕不限於藝術領域。常說藝術與時裝關係密不可分,Moschino 2020年春夏系列就以畢加索名畫為靈感,將《亞維農的少女》、《Le Marin》、《King of the Minotaurs》等畫作化成服裝。畢加索的藝術啟發時裝設計,而他自己原來對時裝也非常講究,而且對帽子情有獨鍾!一起來揭開他時尚秘密吧!
意大利裁縫 Michel Sapone 為畢加索造衣服16年,製作過百多件夾克外套和200多條褲子。畢加索身高只有163cm,以歐美人士而言確實偏矮小。從照片看來,卻看不出他的真實身高。原來他很多衣服的設計都有拉長矮小身材的效果!畢加索總是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要求,希望自己的衣著打扮令人印象深刻,也想讓人忍不住問:「你從哪裡買的?」
畢加索的畫作很多強調線條,而他經常穿的服飾,也有很多條紋元素。 Michel Sapone 為畢加索設計的第一批服裝中,就有名為「à la Courbet」的條紋長褲,設計致敬 Gustave Courbet 的作品「Autoportrait Au Col Rayé(條紋衣領自畫像)」。
喜歡條紋服飾的畢加索,作品也不乏條紋元素。在作品《Le Marin》中,人物身穿藍白條紋上衣,很多人都認為畫中人就是畢加索本人。
另外,格紋也是很常出現的圖案。雖然他會把不同花紋穿上身,但也會平衡上下半身的圖案,比如單色上衣配格紋褲,或粗條紋上衣配細條紋褲子,讓視覺效果不會過於眼花撩亂。
除了線條和橫紋,畢加索似乎對帽子情有獨鍾。他的一生中,配戴過各式各樣的帽子,例如秘魯的針織帽、草帽和洪堡帽等等。無論是休閒裝扮,還是比較正式的套裝,他都愛以帽子點綴造型。但要數他最愛的帽子,相信非貝雷帽莫屬。
畢加索創作時也經常為畫中人畫上帽子,而且14歲時就畫下了《Man in a beret 》(1895)。這些頭頂帽子的人像畫作時不時就會出現在拍賣會上,《戴帽子的女人》就曾以近2400萬人民幣成交。
雖然畢加索衣著講究,但看看他的照片,會發現他很多時候也喜歡赤裸上身走來走去,就連度假屋也要特意挑選在氣候宜人的地方,讓他可以隨心所欲「打赤膊」!攝影師 Edward Quinn 從 1953 年開始為畢加索拍攝照片,直到畢加索去世。在這些攝影作品中,可以看到這位畫家無論吃、喝、畫都總是驕傲地裸著上身。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
日期:3月15日至7月13日
地點:M+博物館二樓西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