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短片多圖】草間彌生M+展覽8大重點作品:南瓜雕塑、沉浸式圓點空間搶先看!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18.1k views

【短片多圖】草間彌生M+展覽8大重點作品:南瓜雕塑、沉浸式圓點空間搶先看!

14.11.2022

2022年年尾的香港藝術盛事不得不提草間彌生M+展覽!是次展覽名為「草間彌生:一九五四年至今」,將展出不同媒介的作品,包括繪畫、裝置、雕塑、拼貼、影像等。另外,展廳會分別從6個主題審視其作品,分別是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及生命的力量。展覽共設有203件作品,其中3件更是特意為是次草間彌生M+展覽而創!不知從哪裏開始看?Madame Figaro為大家精選了8大草間彌生M+展覽的重點作品!文章結尾更有短片推介展覽必去的打卡位!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草間彌生M+展覽必看作品推介|1.《南瓜》(2022)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提起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最iconic的題材相信就是南瓜。南瓜有如草間彌生的化身,皆因這個生命體對她而言是獨特的,體現了她的信念——「萬物有靈,必需擁抱及讚美當中的差異」。草間彌生喜歡南瓜大方樸實而不做作,各有不同形態,彷彿有着不一樣的靈魂。是次展覽不但展示了草間彌生在1998年至2000年創作的舊有南瓜作品,更在M+地下大堂放置了2個特意為是次展覽而製的全新巨型南瓜。兩個黃底黑點的南瓜一高一矮,並不平衡,就如兩個不同的人在談天。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1998年至2000年作品(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展位:M+地下大堂

草間彌生M+展覽必看作品推介|2.《圓點的執念——渴望天堂的愛》(2022)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此作品同樣是一個全新的藝術裝置,專為M+展覽而創。空間內滿是大小不一的黑白波點圖案和反射鏡, 甚至天花板也懸掛着波點氣球。展演空間的深處有一個四面是鏡的鏡房,房中同樣設有黑白波波。因鏡子的反射,萬花筒般的波點帶給你截然不同的視覺體驗。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此件M+的新作,可說是重新演繹了草間彌生在60年代所創的經典鏡屋,用一個全新的角度讓參觀者理解藝術家心中的無限,以及積累的概念。重複的波點彷如置身於無限的幻覺空間之中,這件沉浸式的作品使你全身心一同投入草間彌生的世界。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展位:B2 展演空間

草間彌生M+展覽必看作品推介|3.《神經的死亡》(2022年)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最後一件草間彌生專門為是次展覽特別委約創作的大型作品。對草間彌生有點認識的你,或許會記得她曾經在1976年創作過一件中文名同名的作品。不過在英文名上,則有少許變化。1976年的《神經的死亡》英文名叫《Death of a Nerve》,而今年的作品則稱為《Death of Nerves》,由單數變為眾數。除了名字不一之外,作品的顏色同樣由黑白改為彩色。所有的變化都可體現到草間彌生隨年齡增長,而產生心理上的改變。可見她從以前的陰沉憂鬱,變成現在的熱愛生命和宇宙。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1976年的《神經的死亡》(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作品連通M+大樓地面、地下樓層的光庭,垂吊至B2層的潛空間,令參觀者可從多角度觀賞作品。網狀的作品以生物突觸的聯繫作參考,緊扣草間彌生的核心主題——「無限」,同時亦表達了「死亡」是重生的必經階段。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展位:B2 潛空間

草間彌生M+展覽必看作品推介|4.《肖像》(2015年)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一走進西展廳,打頭陣可見草間彌生近年的自畫像。其實,草間彌生多年來多次創作自畫像。不過,其一直以來的作品都不如傳統自畫像般清晰地描繪外貌。反而用各種題材作橋樑,表達自己的心理及情緒,而這幅自畫像則可見其近年來的狀況。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展位:二樓 西展廳

草間彌生M+展覽必看作品推介|5.《太平洋》(1960年)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此件作品的靈感來自於草間彌生首次從日本搭飛機前往美國時,由高空向下望的太平洋景觀。該景致不但令她著迷,更深受其啟發。畫作以淺灰色作背景,然後在表面厚塗白色顏料。多個圓弧彼此相連,內密外鬆,網紋彷彿向外伸延,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網子。同時亦是波光粼粼的太平洋海面,完全地體現「實即是虛,虛即是實」的概念。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展位:二樓 西展廳

草間彌生M+展覽必看作品推介|6.《自我消融》(1966年至1974年)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這件立體的作品佈滿了草間彌生「無限的網」,可見當時的她已把網子突破畫框,走到3D的世界。整個藝術裝置的場景就如一場晚餐聚會,裝置物件包括人體模型、餐桌、椅子等。彩色的網遍佈整個藝術品,營造了一種人與物件融合為一體的感覺。這種效果體現了她「自我消融」的概念,意指毁滅自我便有可能以自由和平的狀態與其他人和世界重新連結。值得一提的是,這件藝術品以意大利麵作地面,進一步加強了60年代工業化生產而令人感到的「無限」壓逼感。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展位:二樓 西展廳

草間彌生M+展覽必看作品推介|7.《流星》(1992年)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一條條樹根從銀色盒子中探出,一個個小盒子擺列成一個巨型裝置。井然有序的結構中長出錯亂而糾纏的植物枝幹,大量重複的組件,造成鋪天蓋地的感覺,顯然可見「積累」主題。這件作品更標誌了其創作方向的改變,在她探索無限的過程中,生物隨意生長的形態成了其作品的重要元素。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展位:二樓 西展廳

草間彌生M+展覽必看作品推介|8.《雲》(2019年)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這件作品包含了90件不鏽鋼雕塑,平鋪在靠窗地面。有大有小,形態不規則,令人觀看時有俯視雲朵的感覺。走近時,可見自己的影像與窗外的景色反射在雕塑上。草間彌生把自然、宇宙、自我融為一體,讓人與周圍的世界連結。

(圖片來源:Madame Figaro 編輯部)

展位:二樓 西展廳

展覽必去打卡位!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Madame Figaro Hong Kong (@madamefigarohk)

《 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圖片來源:M+)

展出日期: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5月14日

票價:

正價門票:港幣240元

特惠門票:港幣150元

特惠門票適用於全日制學生、7至11歲兒童、60歲或以上長者、殘疾人士(與一名陪同者)以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

更多資料:

https://www.mplus.org.hk/tc/exhibitions/yayoi-kusama-1945-to-now/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