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慕杜華的新作《隔壁的房間》,改編自Sigrid Nunez的小說“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已經在威尼斯電影節拿下金獅獎,說的正是這樣一個故事。求死的是戰地記者Martha,癌症患者,治療徒勞,選擇命運自決;陪死的是作家Ingrid,多年沒見的好友,新作“On sudden death”寫的是作者如何害怕死亡。
死在眉睫,人自然也逼着回顧,到底向前看視線很短,回望一路漫長。檢視大半生,注定是關於創傷、遺憾、友情、愛過、錯過、老去、死亡、道德、和解、最後是救贖,儘管可能要死後才發生。
所謂安樂死,不止是死的一刻、死亡這件事要安樂,是交低整個生命要離開得安樂。走到最後一章了,如何能放下,自在。
因緣際會,舉重若輕,臨死的人對一個久別重逢的故人,把年少輕狂、愛情、婚姻、子女、事業等等一言難盡,一一說清,Martha把自己藏得最深、在地氈底最久,塵封得最厚,沒有好好梳理過的前陳舊事,都拿出來撫摸細看,在幾十年紅塵白浪裏浮沉,在歲月裏有心無意逃避,與前夫的有緣無份,與女兒的深如海隔膜,沉迷事業的生命選擇,都與Ingrid分享。
也不是什麼托付,但好像為自己寫了一封說明書,隨時比遺囑更重要。
年輕時,我們傲慢,我們草率,我們被日子推着走,被事業安多酚(即是嗎啡)刺激着東征西討,愉快又過癮,覺得不被理解就不被理解,結解不了就算。但生命走到最後,還是希望被了解的,尤其是最親的人。
誰不明白她的選擇,女兒不明白不原諒生命沒有父親,就算最後還是不原諒,始終留一個答案。人與人之間到底太多千絲萬縷,太多時勢、軟弱、創傷、逃離和無法挽回。
陪死,太多情緒恐懼和責任,Ingrid起初是不願的, Martha最早也不是找她,但更親密的朋友都拒絕了,兩個開明、有情、重義、不亂審批的人找回了對方。完全不勸她做什麼抗癌勇士,尊重人各有志,就伴好友選擇有尊嚴和自主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縱使對自己是艱難的。
多麼Selfless,多麼文明的友情。
如此溫柔,如此親密,如此詩意,如此慈悲。
「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只有如張愛玲與胡蘭成,穿越過深沉的磨難才會明白。只有艾慕杜華才可以,把這溫柔的女兒私情,拍得充滿力量而不肥皂劇地俗套。
全片都是艾慕杜華式視覺美學,用色鮮活華麗,明黃彩祿,到處一抹紅,比《論盡我阿媽》有過之無不及。服裝設計時尚好看, 有格調的知性女子可以這樣穿;配樂也是簽名式的,與Alberto Iglesias合作無間,用詩意撫摸着情緒,不着痕跡。
電影的一大轉折,入直路了。有點似盜寶片,計劃久了,終於行動,更如Girls’ night out,兩個人一間屋,買餸煮飯,夜裏一起窩在沙發看電影,各自有自己的日常,也閑話家常,也談文學、名畫和藝術,真是一種好的落幕退場方法。
女人之間的友情歲月,不流血的兩脅插刀,這種生死相許,這份至死不渝,這般「放心我會在你身邊」,就在隔壁的房間,勝過人間無數。儘管心深處懷着不可測的提心吊膽,因為不清楚Martha那一天會行動,但不知道比較好,否則容易犯法,assisted suicide在很多國家是違法的。
我喜歡她們的暗號,睡房門關上,就代表已經動手了。於是房門,成為了符號、成為了心魔,每朝起床,每次回家,像買大細一樣,心跳加速呼吸緊張地,一步一驚心偷看房門的開合,是希治閣式懸疑,沒說出口的張力。艾慕杜華的黑色幽默終於在此登場,打個招呼。
兩個知性同層次的人,還可以溫柔相知地時不時mind fuck,談James Joyce的“The Dead”不止一次:
“His soul swooned slowly as he heard the snow falling faintly through the universe and faintly falling, like the descent of their last end, upon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她們也談過Edward Hopper的名畫 “People in the sun”, Martha塗著鮮艷的口紅,在陽光下、躺椅中、安樂離去,那個畫面,像向名畫開一個小玩笑,諷刺搗蛋復刻一下,一改死亡的所有面目,宛如高級時裝雜誌的精緻,“Dead People in the Sun”只美不淒。
陽光中,飄雪,消失了。Faintly。
意外驚喜是Martha的女兒在母親離世後趕來,選角一流,更重要是女兒還會穿上母親的睡衣,靠坐在同一張躺椅,細細的和Ingrid對話。心結透過母親的摯友,有機會解開了,到底留下了一張親筆說明書。
未知生,焉之死,如果生是關於遺憾,死後希望得到救贖。 得到了,最難的和解發生是最大慈悲。Ingrid,承繼了Martha半間房子,大概還有半個女兒。得一知己死而無憾,有了嶄新解讀。
人生,想無痛失戀,更望無痛死亡,自製善終,好好死也是關於生。電影最後的畫面,優美詩情,縈繞不散,謝謝導演。
願我們身邊都有 “love you to the room next door”的大愛密友,此片,與性質類似、藥力更重、思考更深的英劇《TrueLove》同服,另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