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有「天人合一」之說、印度教相信「梵我不二」、薩滿主張萬物有靈。不少古代文明和神話傳說都相信世間萬物之間緊密相連,並且教導人要尊重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與自然環境和生物和諧共存。然而隨著工業與科技迅速發展,人類不斷剝削地球資源,導致生態系統崩潰,氣候變化加劇。大館當代美術館全新展覽「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即日起至 2024 年 4 月 1 日舉行,匯集來自 20 個國家的 30 多位藝術家和藝術小組,以藝術探討神話、女性主義與生態議題。
古代歐亞非三大洲文明在互相隔絕的狀態下獨自形成,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神話中卻不約而同出現了蛇形人物。中美洲文明信奉羽蛇神,古埃及文明中的守護女神瓦吉特也通常以蛇首人身或蛇的型態出現。蛇生命力頑強,能夠蛻皮更新,所以在許多宗教、神話和文學中,蛇的符號經常用以代表豐産和創造生命的力量。
展覽名稱中的「青蛇」,正來自家喻戶曉的中國古代傳説《白蛇傳》的蛇精姐妹白蛇和青蛇。展覽中,不少作品也啟發自於「蛇」相關神話。印尼知名藝術家 Natasha Tontey 的混合媒介裝置作品《Of other tomorrows never known》中,她就以酷兒女性主義默劇的形式描繪了一條雙頭蛇;而巴西藝術家 Maria Thereza Alves 的浮雕畫《Still here: Chalchihuitlicue, Quetzalcoatl, Tlaloc and further complexities》則祈求水之女神、羽蛇神及雨神三位神靈護佑西可的水源能抵抗環境退化、恢復原狀。
除此之外,蛇的蜿蜒曲線好比流經大地的河道,表現了汩汩流動的生命力。多位參展的藝術家也持續關注特定河流的生態系統和水體。Adriana Bustos 的素描畫《South American tributaries: navigation chart》以地圖風格的畫作來敘述歷史事件和人物,描繪因資源開採而引起的生態災難。
中國藝術家拍檔曹明浩和陳建軍的新作品系列則聚焦西藏地區沙漠化及水土流失的問題。他們與居住在青藏高原的牧民婦女、藝術家和音樂家合作,共同創作了包含錄像、聲音、氣味和由犛牛毛製成的紡織裝置。牧民與周遭土地的深厚關係,相互依存。在全球氣候變化、草原現代化、游牧民族逐漸定居等情況下,他們正努力重新種植草原,設法穩定侵蝕的過程。
自然環境遭到人類的剝削,而在社會中,女性受到壓迫,更被視為可被支配和利用的資源。「生態女性主義」主張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與對女性的壓迫之間關係密切,也強調了女性對保護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貢獻。
展覽中,藝術家 Stephanie Comilang 和 Simon Speiser 受菲律賓巴拉望島薩滿的女性治療師和厄瓜多爾女性主義團體 Cyber Amazonas 啟發,共同創作了錄像與虛擬實境裝置《Piña, Why is the Sky Blue?》。菲律賓薩滿 Babaylan 大多由女性擔任。二人形容作品是「科技女性主義」的實踐,透過融合科幻元素,女性主義和多元聲音的角度,邀請觀眾重新思考我們對環境及智慧傳承的理解,特別是母系祖先智慧的變革力量。
「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展覽即日起至 2024 年 4 月 1 日舉行,匯集來自 20 個國家的 30 多位藝術家和藝術小組。逾 60 件作品從以女性為核心的各種神話和世界觀出發,當中 13 件是特別為展覽而設委約作品。在全球氣溫攀升,極端氣候日趨嚴峻之際,是次群展揭示自然如何被視為可供任意開採的資源儲備,重申人與大自然互相依存,關注生態、重新與萬物連結才是人類發展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