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最熟悉的地方反而是最陌生的地方,只要慢下腳步,就會發現轉角就是你不知道的風景,處處都是有趣的人情故事。《香港知埞》作者陳傑以文字與照片紀錄香港不同角落的故事,鼓勵大家走出去好好看看這座小城。就算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香港,你又敢說自己真的「知埞」嗎?
去旅行是很多港人每年的例行公事,疫情下被迫留在家和香港,反而讓更多人開始想好好認識香港。「去不了玩就想在香港玩、了解香港,後來有些人可能在離開前想再玩一下香港,慢慢形成一個氣候,大家會到處找香港的秘點,本地旅遊也多了。」有人說香港很悶,好玩的地方很少,但其實這塊彈丸之地上可以尋寶的地方多的是。
「我們有時候只是住在一個地方,或者在一個地方工作,但是你沒真的在那裡生活。」
《香港知埞》介紹一些平常可能「看漏眼」的風景和故事,繼而希望大家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和角度看,感受多一點。「有時候去到一條橋,可能走完就算了。如果有人告訴你『要看這塊石』、『由下往上看』,也許你會有多一個觀賞角度。」
比如西營盤的「雀仔橋」之所以得名,有說因為每逢黃昏都有鳥群棲息,也有人說附近曾有雀販聚落;而「橋」也並非真的「橋」,而是一條「弓」形的防波堤,地下更曾是地下公廁。看似簡單一堵石牆,平常直行直過很容易會忽略掉,教科書也未必會提及這些地區故事,靠口述歷史代代相傳。
近年打卡文化盛行,去 Cafe 要「相機食先」,到景點就要拍照「到此一遊」。陳傑笑言自己很喜歡觀察別人打卡。「打卡這件事很可愛,也很勇猛。看那些人怎麼打卡有很多東西看,這是很人類學的。」對陳傑而言,攝影就是記錄加上美感的創作,但他覺得拍照只是了解一個地方的起點,背後的歷史、周遭的事物、與城市之間的聯繫等,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探索。
香港國際文學節暨青少年讀者節每年都會邀請世界各地的作家與讀者交流,以書會友,今年陳傑獲邀參加,特別設計了建築導賞「跑馬地睇樓團」,帶大家來一趟City walk。去年 Wes Anderson 推出新作《Asteroid City》,讓他的電影視覺美學再度引起熱話,而跑馬地不少建築物其實也「很 Anderson」。
「我經常強調用什麼角度去看城市,那麼用這位電影導演喜歡的顏色風格去看城市會怎樣呢?就是要用新的眼睛去看一個很熟悉的地區。」
閱讀更多:IG攝影專頁收錄Wes Anderson風格秘景美照!香港城市對稱幾何美學
香港國際文學節以往比較多英文作家,近年曾邀請《香港散步學》作者黃宇軒 Sampson Wong 和《香港遺美》作者林曉敏等香港作者辦對談活動,啟發大眾用全新角度觀察香港。陳傑也樂見越來越多香港本地作者能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