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不僅僅是首飾,更是藝術。寶石和金屬的璀璨光芒和優美線條背後,蘊含著工匠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熱愛。L’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的第六個展覽「Daniel Brush啟迪之旅:金、鋁、鋼的創與造」展示已故美國當代藝術家 Daniel Brush 從未面世的創作,絕對會讓人感嘆 Daniel 的創意力、匠人精神及對藝術的追求。Madame Figaro 邀請到 Daniel 的太太 Olivia Brush 與兒子 Silla Brush,與我們分享 Daniel 的藝術之路及創作點滴。
Olivia:我們在卡內基理工學院(先改名為卡內基梅隆大學)讀本科時認識的,我當時17歲,他19歲。Daniel 從小就對古代金器與金工很感興趣,13 歲時在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看到了一個綴以珠化顆粒的金碗,當時他就很想深入研究早期伊特魯里亞金工藝術。直到多年後上大學,他才真正開始自己做,而第一件作品就是一枚「海克力斯之結」金戒指。
Olivia:Daniel 喜歡收集舊機器,也會博覽群書。他最初受到考古作品的啟發,但很快就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想法。我們年輕時到處旅遊,會找收藏早期作品的博物館,這樣就可以研究學習了。
Olivia:他受不同文化啟發,我們到意大利拉文納旅遊時,他從當地的馬賽克藝術獲得靈感,創作了金工馬賽克作品。
Silla::他也花很長時間研究日本文化與歷史。他的作品跨越時間、文化,很難為他的作品定義。
Olivia:他會繪圖,但不會把畫下來的設計製作成成品。著手創作時,他沒有明確想法要怎麼做。他更喜歡作品演變的過程。有時候做著做著,他會先擱置那件作品,也許兩年後,又會重新拿出來繼續創作,甚至會把作品改頭換面。
Silla:父親的工作室就在廚房旁邊,我們住的地方就是創作的地方。 他很喜歡囤積各式各樣的材料,只要有靈感,就會放下手頭上的東西,隨時隨地開始創作。對他來說,創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創作。
Olivia:Daniel 希望讓技術化成無形,讓觀眾看到作品時,不會細想作品背後的含義或到底如何製成,留下的只有驚奇。這也是為甚麼展覽沒有作品簡介。他希望觀眾自己發掘,放慢腳步,呼吸、冥想去感受這些作品。
Olivi:珠寶首飾無關功能用途。當你把作品握在手上,你會感受到創作的價值遠遠超過作品實際的尺寸,讓你不由自主感到驚嘆不已。
「Daniel Brush啟迪之旅:金、鋁、鋼的創與造」是 Daniel 去年 11 月離世後首個於亞洲舉行的展覽。有別於過往海外的展覽,今次香港將展出 Daniel Brush 自1970年代至2020年代的珠寶、藝術品及雕塑,呈現黃金珠寶、鋼製藝術品、鋁製胸針等 Daniel 不同時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