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主教山配水庫的前世今生|戰前「羅馬拱」原來不一定來自「羅馬」?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22.35k views

主教山配水庫的前世今生|戰前「羅馬拱」原來不一定來自「羅馬」?

30.12.2020

隨著深水埗主教山清拆工程進行,古羅馬式地下蓄水池曝光,專門記錄香港舊風景的香港遺美 Hong Kong Reminiscence 亦到場為古蹟留下倩影。古蹟存在約百個年頭,曾經是九龍供水系統之一,如今卻傳來拆卸消息。網友戲言道:「唔拆大家都唔知深水埗有座主教山」。工程進行期間,深水埗街坊本抱圍觀心態湊熱鬧,卻驚覺工人欲將配水庫拆卸,居民芳姐更一度以身犯險,在鑽土機開動時,隻身上前,螳臂擋車以身軀阻鑽土機施工。

如此宏偉的失落文明,喚起人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到底主教山和羅馬式建築背後的歷史價值在哪?七米土壤下竟踩著個百年故事?

主教山配水庫原貌 Credit: Instagram @hkreminiscence

主教山配水庫原貌 Credit: Instagram @hkreminiscence

主教山的前世今生

把主教山土地翻開,竟是另一番光景。主教山配水庫,位於深水埗窩仔山頭,水務署早前發現該處結構存在裂縫,並以安全隱憂為由,決定展開重組工程,隨著清拆工程進行,古羅馬式地下蓄水池曝光。據政府文件顯示,它早於1900年提出興建,並在1904年落成。百年地下蓄水池由羅馬式石柱及紅磚圓拱建築而成,古物諮詢委員會前成員、資深建築師林雲峯在訪問指出,蓄水池屬戰前古蹟,建築評級高,保存狀態完整,規模實屬罕有,加上其歷史價值,應有足夠條件列為法定古蹟。

羅馬式石柱及紅磚圓拱建築特色 Credit: Instagram @hkreminiscence

Credit: Instagram @hkreminiscence

配水庫佔地約4,300平方米,據政府文件記載,其建造物料由磚石及混凝土構造而成,用作儲存已淨化的自來水,供鄰近地方居民飲用,多數建於地底,並利用山頂高處優勢,造成落差,讓水更易流向低處使用。

主教山配水庫遭輕量破壞 Credit: Instagram @hkreminiscence

主教山的「古羅馬式建築」?

外界均把主教山配水庫稱為古羅馬式建築風格,但實際上,配水庫卻由十九世紀的英國帶來,借用基本物料和少許科技力學,成就這項水務工程。關於主教山配水庫的建築風格,網上議論紛紜,有報導指出拱門設計原自古羅馬,但並非古羅馬獨有,歐洲或東方也有相類似建築。但同時也有研究認為,它並不源自羅馬,而是繼承了意大利半島文化。

日前精通五、六、七十年代香港現代建築的facebook網頁《一樓一事 One Building One Story》指出多份傳媒用「羅馬拱」Arch來形容蓄水池結構,但其實羅馬人並沒有發明「Arch」,而是繼承了「Etruscans」(一個比古羅馬更早的意大利半島文化) 所用到的建築技術並發揚光大。原文對主教山配水庫的評論值得一看:

「回到蓄水池,公平一點評論,,蓄水池的結構真的平平無奇,只是一排列的拱, 支撐著十分扁平的拱頂 (vault),而且頂部 (vault depth) 空間不足,證明原本並沒有想到有大量泥土樹木綠化在池上。可以說是十分簡陋的處理。不過不過不過, arch+vault 一起, 就製造出極奇妙的空間效果,,包括節奏感、光影感、層次感,這個就是羅馬人聰明之處,亦是蓄水池空間漂亮美妙之處!所以欣賞蓄水池要看整體, 單說什麼羅馬柱,,羅馬拱沒有意義。而且據說以前尖東某夜總會內都有不少這類羅馬柱+羅馬拱裝飾!

最後,香港建築物有沒有的漂亮圓拱及拱頂呢?有, 銅鑼灣天主教基督君王小堂, 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

 

Credit: Pinterest

富歐洲色彩的拱門設計成為配水庫焦點,據研究指出,拱門結構往日用於防禦及工事上,並一直流傳下去,才導致中古時代有相類似的建築風格。配水庫的柱子並不包含仼何美學原因,設計當初一心用於支撐建築,不可隨意改變柱子排序,但真正的羅馬風卻從柱身紋理到設計都講究得很,因此風格上還是未能相提並論。

Credit: Instagram @hkreminiscence

主教山配水庫確實以拱式設計落成,包括了拱門、拱頂、以拱式結構支撐成個地方,當然細膩程度比不上羅馬、古希臘等古典建築,但這樣的異國設計出現在香港,對無數香港人來説已經是讚不絕口。

Credit: Instagram @hkreminiscence

汰弱留強,資本社會的慣常做法。不少承載著無數集體回憶的建築往往逃不開淘汰宿命,從半山的聖若瑟臺、皇后碼頭事件、菜園村強行清拆、直到今天的主教山,希望這富異國色彩的文化遺產,能逃過遷拆宿命,繼續為歷史作證。

Credit: Instagram @hkreminiscence

當年的皇后碼頭事件也是引起哄動 Credit: Pinterest

菜園村被強行清拆 Credit: Instagram @shirley7806

紛擾世道,人們都需要一個身份認同,尋找個人定位。人文界經典著作《想像的共同體》為「民族」寫下定義成「想像的共同體」,素未謀面的人們,卻能對同一個身份產生感情,並承認對方為同一族群。「社群」成為結合集體意義的載體,擁有共同經驗、感受、回憶、生活文化。香港特殊的歷史地位、中西交匯的多元文化背景,組成一個名為「香港人」的共同體。若古蹟一個個被時代淘汰,沒有實例支撐,何來想像,又該如何重塑這共同體?

Credit: Instagram @hkreminiscence

最壞時代,但願留下最美回憶,不求甚麼,只求他日編寫歷史時,為能後代留下美好光景,讓他們知道,至少那時代,世界還是多元得美好,曾經有著這麼一群人,挺身而出,只為守護歷史痕跡。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