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6月登陸M+!回顧現代主義建築大師5大經典設計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9.33k views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6月登陸M+!回顧現代主義建築大師5大經典設計

27.06.2024

有人說經得起時間考驗,才是真正的藝術品,而華裔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聿銘也曾說:「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他的首個大型博物館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將於 6 月 29 日起在 M+ 舉行,帶領觀眾認識他的傳奇人生和作品。

貝聿銘走上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東館的樓梯(圖片來源: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M+「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回顧展

要數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深具影響力的建築師,貝聿銘絕對榜上有名。M+博物館大型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將分為六大主題:「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房地產和都市重建」、「藝術與公共建築」、「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以歷史新解為設計策略」。

貝聿銘向一位俄克拉荷馬市議員講解他對新市中心的發展提案。(圖片來源:The Oklahoman – USA TODAY NETWORK)

展品逾三百件,包括一系列來自機構或私人收藏的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像和其他檔案紀錄,當中不少展品將首次於公眾亮相。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梁譽聰(圖片來源:M+提供)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林煒然(圖片來源:M+提供)

展覽亦會展示何兆南(香港)、久保田奈穗(紐約)、李國民(台北)等七位委約國際攝影師的十一幅作品,讓我們透過他們的鏡頭重新審視貝聿銘迄今為止仍具影響力的作品。

一名新娘在巴黎羅浮宮黎塞留通道留影。由M+委約拍攝,2021年。 (圖片來源: Giovanna Silva)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
日期:2024 年 6 月 29 日開幕
地點:M+博物館西展廳
閱讀更多>>

回顧現代主義建築大師5大經典設計

貝聿銘的建築項目備受矚目,縱貫七十載,設計更是遍佈世界各地,不少作品也成為了當地的地標建築,一起看看他的經典之作吧!

貝聿銘建築作品|中銀大廈

貝聿銘最為港人熟悉的作品,莫過於香港地標中銀大廈。建築 1990 年落成時是亞洲最高的大廈,樓高 367 米。

(圖片來源:IG@moseslcl)

(圖片來源:[email protected]

常說各種限制並非束縛,反而能激發創意。中銀大廈外型恰似一把刀,貝聿銘曾解釋原來如此獨特的設計是為了節約成本。據說當時建築預算只有 10 億港元,四邊的角柱分散受力,內部無需支柱支撐,能大大節省成本。

(圖片來源: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貝聿銘建築作品|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除了香港地標,法國巴黎必訪地標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也是出自貝聿銘之手。羅浮宮擴建工程是紀念法國大革命 200 周年的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項時任法國總統 François Mitterrand 沒有招標、直接欽點建築師操刀的項目。

(圖片來源:IG@museelouvre)

如今不少人為了這個入口位置慕名而來,但當時的巴黎人可不買帳,不只因為前衛的建築與古典優雅的羅浮宮形成鮮明對比,也因為造型不禁讓人想起法老王的金字塔。以全透明玻璃打造的金字塔線條俐落,完美演繹「讓光線來作設計」的「貝式建築」特色。

(圖片來源:IG@callicles)

(圖片來源:IG@krisprovoost)

貝聿銘建築作品|美秀美術館

位於日本滋賀縣的美秀美術館被群山包圍,也許是地理位置啟發貝聿銘以《桃花源記》為設計靈感。遊客要穿過隧道和大橋才能到達美術館,周圍風景隨四季變化,春天有垂櫻相伴,秋季有紅葉點綴,有如步進世外桃源一樣。

(圖片來源:美秀美術館)

(圖片來源:IG@flywind410)

美術館整體約八成面積藏在地下,為的就是不破壞自然環境。貝聿銘認為只要到訪過那裡,就會明白他要令建築物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用意。而美術館內外也處處可見幾何圖形設計和分明的線條等標誌性的設計語言。

(圖片來源:美秀美術館)

(圖片來源:美秀美術館)

貝聿銘建築作品|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用上有「中國黑」之稱的花崗石和黑瓦配上白色的外牆,強烈的對比讓人想到傳統水墨之美。主體建築的斜屋頂、「飛檐翹角」等細節體現了傳統蘇州建築色彩,六邊形、海棠形的窗戶又為設計加入現代風格,巧妙的採光設計貫徹「讓光線來做設計」的特色。

(圖片來源:IG@atec_hk)

(圖片來源:IG@jaming220)

主庭院可謂貝聿銘最花心思的部分。庭內有池塘、鵝卵石、八角涼亭和小橋,最特別的相信就是「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的山水景觀,既有新意,又不失中式庭園的神韻。

(圖片來源:IG@atec_hk)

貝聿銘建築作品|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貝聿銘最後一件作品就是位於卡塔爾首都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落成時他已年過九十。貝聿銘希望博物館能處於開揚的位置,於是卡塔爾國王哈馬德特別在海岸線對開興建人工島。

(圖片來源:[email protected]

(圖片來源: IG@miaqatar)

有別於印象中有着圓頂的典型伊斯蘭建築,博物館外牆由淡米色的石灰石建成,一個個四方體層層堆疊,配合阿拉伯傳統拱形窗,而頂部方正的穹頂彷彿向聖城麥加的天房致敬。整座建築遠看就像漂浮在水上,外觀簡約現代,卻又融合了伊斯蘭建築元素。

(圖片來源:[email protected]

(圖片來源:IG@miaqatar)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