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新浪潮名導與他繆思(三)|杜魯福:「所有男人都是孩子。」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8.72k views

新浪潮名導與他繆思(三)|杜魯福:「所有男人都是孩子。」

11.10.2019

除卻「女神」,「繆思」作為一種象徵,定義很廣泛,像「初代文青偶像」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的「繆思」,就是兩位才華、個性、形象不一的男子漢:法國影評人巴贊(Andre Bazin)及美國名導希治閣(Alfred Hitchcock)。

同屬新浪潮最享負盛名的人物,杜魯福倒不如「革命者」高達般屢走偏鋒與剛烈,縱然他於少年時也曾因撰寫影評辛辣,有過「法國電影的挖墳墓的人」稱號,但觀其後來發展與風格,更傾向溫和與知性的學者氣派。

早慧的杜魯福,7歲起已視戲院為遊樂場,15歲自發辦電影俱樂部,由此機緣於左右,結識法國影迷「精神之父」、《電影筆記》創辦者之一巴贊(Andre Bazin),並獲對方安排為《電》寫影評下,開展導演的影藝之路。

對有志做電影的青年這是「幸運」,於杜魯福來說如遇上「精神上的再生父親」般「完美」。杜魯福自幼鍾愛電影,只因他是個不被期待而誕生的小孩,自1932年2月6號出生到8歲,他都跟嫲嫲生活,對父親的認知模糊,有傳1968年,他曾僱用私家偵探調查生父,有說是位牙醫,亦有說是猶太人。家庭的缺陷,使杜魯福看畢阿培爾甘新(Abel Gance)的《失樂園》(1940)後,瘋狂迷上幻象世界。

後來,當杜魯福遇上不吝教授電影學問,感情親如父的巴贊,更是感恩。杜魯福的自傳式處女作《四百擊》片頭字幕寫明,把影片獻給拯救其人生的大恩人, 於《二十歲之戀》,又悄悄將從前巴贊幫他繳電影會欠款,及他逃兵被捕後保釋的點滴融入劇情,足見「父子深情」。遺憾,巴贊於《四百擊》上映前一年、即1958年辭世,無緣聽到世人給「愛子」的掌聲。

還師傅恩情,杜魯福終生用心探索影路,除卻創作多元風格的個人作品,又提出影響後世的「作者論」,強調「沒有好壞的電影,只有好壞的導演」,認為一部電影的導演才是作品的最後生父,他還格外推崇「恐怖大師」希治閣為「宗師級」電影藝術家。2017年,曾在港上映,肯特.鍾斯(Kent Jones)執導的《解構緊張大師 – 杜魯福vs希治閣》就翻出一段關於兩人的影壇逸事。此劇情片,重現1955年,希治閣到法國拍《捉賊記》,仍是《電影筆記》影評人的杜魯福緊張趕採訪掉進結冰水池,濕透見大師的尷尬;到1962年,杜魯福當上新浪潮名導,獲希治閣首肯詳談一星期,他興奮飛抵荷里活於對方63歲生日起做訪問,錄下共50小時長對談,及四年後出版影迷必看聖經《杜魯福訪問希治閣》的故事,令世人對希治閣認知不再流於「荷里活賣座導演」的表象,也看見杜魯福的影迷狂熱。

第48屆香港法國電影節:2019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

新浪潮回顧展:2019年11月12日至11月21日

www.afhongkong.org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