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度搬上銀幕的經典名著《小婦人Little Women》,星級班底一時無兩,Emma Watson飾四姊妹中的大姊Meg、Saoirse Ronan飾演二妹Jo、Eliza Scanlen飾演三妹Beth、及Florence Pugh飾演四妹Amy,還有男神Timothée Chalamet和梅麗史翠普等,導演是兩年前憑《不得鳥小姐Lady Bird》綻放異采的Greta Gerwig。Gerwig最初只是受聘為編劇,但她堅持要兼任導演,因為她覺得自己有點像原著作者Louisa May Alcott和小說女主角Jo擁有的自信和自覺,沒有人比她更勝任導演一職。雖則當年她力爭導演一職時,《不得鳥小姐》並未拍成,她的履歷表中導演一欄仍是空白。
自從小說於上上個世紀(1868)出版以來,以及近代1994年最多人看過的一次銀幕改編(Winona Ryder飾演Jo),普遍都覺得四姊妹中,最有自信的是Jo,也最受歡迎,但Greta Gerwig今次的改編,有意識地為四位姊妹作出平反,並不側重最受歡迎的一位,三位一直受忽略的姐妹,她們的個性和人生抉擇,終於在銀幕上得回應得的注視。
“Just because my dreams are different than yours doesn’t mean they’re unimportant.” – Meg March, Little Women
根據飾演Jo的Saoirse Ronan的觀點,這四位個性截然不同的姐妹,都是年輕女性尋找自我及實踐自己的過程,正如大姊Meg在電影中一句對白:僅僅因為我的夢想與你的不同,並不意味我的就不重要。這四位小婦人,雖然誕生於百多年前,她們的遭遇仍然可以給今日的我們借鏡及汲取靈感,想知道自己比較似男仔頭的Jo?或是浪漫率性的Amy?快來看看下文解釋。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不跟隨世俗規範的人,你好大程度上會是Jo。你可能是一個tomboy,可能對傳統的女性美不感興趣,導演Gerwig接受《Vanity Fair》專訪時講過,Jo是一個擁有男孩名字的女孩,相反她的love interest Laurie(Timothée Chalamet飾)、某程度上是擁有女孩名字的男孩。二人就像雙胞胎,在還未覺察到男女性的分野時已經認識,形容Saoirse英俊和Timothée美麗並沒有錯,二人都有雌雄同體的品質,非常適合演出這兩個角色。
Jo想成為一名作家,即使意味著要放棄那位能令她快樂的男生,以及其他幸福。千千萬萬女子其實跟Jo一樣,有思想有靈魂有才華有雄心壯志,並不是只有愛(及婚姻)就足夠。正如很多人說過,小說作者Louisa May Alcott終生未嫁,但成為一位著名而且富有的作家,不需要男人的經濟支持,Jo就是她的半自傳式呈現,因此小說裡,她拒絕Laurie求婚。但因為出版商的壓力,Alcott最終屈服,給小說裡Jo一個歸宿,下嫁年長的教授。
如果將Jo放在今日的時空,她應該是個同性戀。不少人指出,原著作者有可能是同志,Louisa May Alcott曾經在訪問中說,「我的靈魂是個男人,被自然界某些怪異力量賦予了女人的身體」,又坦承一生中曾愛上許多漂亮女孩,從來沒戀過任何男人。
多年來《小婦人》讀者傳統上一直看不起最年輕的Amy,覺得她是個虛榮又淺薄的小婦人,94年改編那套電影開首的Amy,是個年輕不成熟的女孩,使很多人對她產生偏見,但Gerwig的新版一開始Amy已成年,觀眾有更多時間了解這個角色,有助觀眾跟她重新建立聯繫,從她的角度出發看事情。
“I want to be great or nothing.’’ Amy實際上很像Jo,她性格既有主見又不容易妥協,也容易衝動及動不動發脾氣,這兩位姐妹都是非常有野心的藝術家。「我想成為藝術家,住在羅馬,是世上最好的,而不是成為Jo」,是的,Amy說話有時很傷人,但這正顯出兩人都非常有才華,後來Amy也真的在巴黎和倫敦展出畫作,真正使這兩位姐妹區分開來的,主要是Amy很務實。
Amy長大後成為一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詩人。Jo和Amy都想要同一件事:能從事藝術,能過著美麗又令人振奮的生活,關鍵區別在於,Jo透過寫作賺錢實現這個目標,而Amy則透過嫁給有錢人來實現。Amy的策略遠比Jo來得有效,最終她下嫁原先屬意Jo的Laurie,她是四姐妹中唯一一個嫁了有錢人,而且兩情相悅,婚後也能發展個人藝術興趣,可說求仁得仁如願以償。Amy眼中,這種實用策略能養家糊口,並延續她的藝術一種更有效的方法,而作為一個女人,她沒有辦法只靠自己維持生活。Jo故意無視社會規範,Amy認為遵守規則更明智。
Beth是四姐妹中最善良的,她無私,心中只有幫助別人,如果你也有這種性格特質,那你就可能是Beth。但她致命的缺點是,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小說中當她去幫助患有猩紅熱的貧困家庭時,Beth的利他主義令她也染病了,甚至不想Amy擔心要妹妹回家看她。要在其他作品找到像Beth這樣極端的自我犧牲也不易,即使在《小婦人》的時代,這種性格也可能弊多於利。
這個角色的順從性有點過分,因此,如果你是Beth,那麼不時地關心多一點自己就很重要,Beth是維持和平者,不在乎正確或輸贏,不會成為焦點,並且是個害羞的女孩,她有時希望自己能勇敢些,但她內心的平靜能團結眾人,使家人都能敞開心扉真誠互助,就像上天派下來的天使。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人生目標是成為妻子和母親,那麼你就是Meg。Meg是她那個時代的理想小婦人,她夢想成為一個家庭主婦,這正是她當時的社會所鼓勵的。直到今天,追尋夢想仍然是許多人的人生目標,而Gerwig電影傳達的信息是,即使當代社會轉向美化Jo多過Meg,並不意味當中兩種選擇有一種比另一種更好,關鍵在於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Meg 也渴望Amy擁有的物質舒適生活方式,她也會被奢侈和精英環境所吸引,部分原因是因為作為長姐,她回想起原本家族並不窮,並且切實看到金錢能帶來的改變。
但Meg愛上了一個並不富裕的男人,他是一個好男人,放諸今日現代社會,Meg就不可能只全職湊仔,可能需要工作才能帶來足夠收入,因此,如果你是Meg,有時會渴望紅簿仔有多幾個零,生活也想不那麼規律,但大體上來說,Meg是一名家庭女神,也滿足於在家中指揮若定。
Gerwig說過,她想強調,March Family的姐妹們,都各有個性,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們相親相愛,建立和諧大家庭。世界需要更多Jo、Meg、Beth和Amy這樣的女性,自重自愛,活出自己的夢想。也許這就是新版《小婦人》帶給觀眾們最珍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