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兒童文學家 Roald Dahl 經典之作《Matilda》| 大人就是對的嗎?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15.44k views

兒童文學家 Roald Dahl 經典之作《Matilda》| 大人就是對的嗎?

01.10.2019

6 月反修例以來,走在街頭,不時聽到示威市民高唱《孤星淚》(Les Miserables)插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頻密到連填詞人克西茨默(Herbert Kretzmer)也向《每日郵報》(Daily Mail)表示關注。

悠關「抗爭」的舞台名作,不只《孤星淚》。日前剛宣布,受香港不穩定的氣氛影響,為顧及劇中小演員人身安全,無奈取消香港站演出的國際知名音樂劇《Matilda》,亦是一部以輕鬆兒童劇作包裝,內容卻滿載原作者亦即英國兒童文學作家 Roald Dahl,控訴陳腐教育制度及保守家庭規範的著名劇目。雖然,香港觀眾暫無緣欣賞,但我們也不妨可多了解背後故事與精神。

「憂鬱作家」Roald Dahl的非主流想像

《Matilda》原訂於 9 月 20 日至 10 月 20 日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演出,臨時取消演出的原因,據主辦單位Lunchbox Theatrical Productions行政總裁簡就成表示:「香港過去持續14周不穩定的環境影響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演出及製作團隊的安全未能受到保障,尤其團隊中不乏年紀小的演員。」聽罷,不無諒解。畢竟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大人確實該好好保護他們。

不過大人做的決定,可會永遠是「對的」?《Matilda》原著小說的作者Roald Dahl眼中,絕對不是。Roald 是英國傑出的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The BFG》、《The Twits》、《Going Solo》等,為當地以至國際書迷所熟知,既常被引用作教育用途,也是影視及舞台界的改編熱選,陪伴無數青少年成長。

特別的是,Roald作品大受歡迎,非因故事輕鬆無負擔,相反,大師素來被稱為「憂鬱作家」,筆下題材縱環繞孩童生活,滿溢幽默與趣味,可是核心卻藉由尋常小事,及小主角遭遇的家庭、校園、社會或成長考驗,借荒誕和反傳統的情節,揭示世界的人性陰暗面,引導小朋友了解生存的真象,建立正確的善惡觀。譬如,《The Twits》以夫婦虐待動物為樂,反勸導小孩要珍惜動物生命;《Fantastic Mr Fox》反童話原則,讓狐狸做正面角色,人類反而做歹角等,跟主流的兒童讀物,方向大相逕庭。

無法被管束的自由靈魂

獨特模式,緣於 Roald 的成長背景。Roald 父母本為挪威人,後因父親做船舶生意才移居英國,並在當地誕下子。Roald 爸爸因仰慕全球首名率隊抵達南極的挪威探險家 Roald Amundsen,就給兒子取相同名字以茲紀念。

Roald 帶著父母的期望,跟姐妹在 Cardiff 郊外農莊,渡過繽紛而快樂的幼年。遺憾的是,Roald 四歲時,大姐因闌尾炎猝死、父親又因過勞染上肺炎離世,只餘懷孕母親擔起家累。慶幸,母親跟後父 Jones 成婚,Jones頗疼錫當時調皮但富想像力的 Roald,常陪他看足球賽、講故事,助長了他的創意思維。但待 Roald 入讀教會學校,及寄宿小學等,嚮往自由的他面對連串身心靈衝擊。尤其,Roald在英國東部德比郡的住宿學校 Repton School,目睹高年級生對學弟的校園欺凌,但校方沒有妥善處理,深惡痛絕。結果,Roald畢業沒如家人期許入讀劍橋或牛津,改而加入蜆殼石油公司作駐外人員前往非洲探險,學習與野獸共存、體驗各種文化衝突。二戰時期,Roald又當上英國皇家空軍,結識加拿大王牌間諜 Williams Stephenson 及著名的英國小說家 C.S. Forester,觸發潛藏心底的寫作熱情,從此踏上作家之路。

《Matilda》寄託的人生觀點

Roald 後來將經歷一點一滴融入作品,而《Matilda》某程度緊了他成長時最關心的人性、家庭與品德教育議題,也滿載了他對「自由」與「封建」、「鼓勵」與「打壓」等成人教導方式的思辨。

這個故事的主人翁 Matilda,雖是5歲小女孩,但思想較同輩成熟,酷愛閱讀及學習,奈何,她的平庸父母只愛看無聊電視,也偏心平庸兒子,屢屢打壓Matilda,令其童年飽受侮辱。父親 Wormwood 就常向 Matilda 說:”I’m smart, you’re dumb. I’m big, you’re little. I’m right, you’re wrong.”,徹底否定孩子的能力與信心。加上 Matilda 在校也常被專橫跋扈的校長 Miss Trunchbull 欺壓,一度看不到自身的存在價值,非常痛苦。幸好,Matilda 到「避難所」圖書館看書尋安慰,意外跟圖書館長 Mrs Phelps 及班主任 Miss Honey 成知交,最終在兩人鼓勵下,發掘出本身的寫作天賦,重獲信心改變人生。

成年人,請想清楚你做的事

故事的結構與細節,我們隱約看到Roald怎樣借故事,批判曾目擊的社會問題與現象,並勉勵類似遭遇的人去為生命抗爭、走出困頓。而《Matilda》刻意選擇以女生為主角,還有獨立不結婚的女老師 Miss Honey 作為主角的「生活戰友」與「思想啟蒙者」,對照古肅邪惡的校長 Trunchbull,亦有意透過被社會定型為「弱者」的性別群作出頑抗,告訴大家:女孩子也有讀書識字的權利,個性也不一定要溫文爾雅、大家閨秀才是所謂的「正確」與「正當」,反而,每個人最重要的是面對自己、做回自己,遇到不公與欺壓?那管你是男是女、是上流人士還是草根平民、銀髮族還是年輕人,都有自由與權利為自己發聲,以及向威權表達訴求,以至不滿和憤怒。

另外,《Matilda》不僅「適合給兒童欣賞」,更是一記警醒成年人,「尤其是敲醒權威父母與封建校方的鈴聲」,通過刻劃 Matilda 家中或校內的人際與情感矛盾,Roald 想點出:很多時錯誤的一方,往往非單純的孩子,而是自以為是的大人,拒絕溝通及聆聽孩童與聲音,才會爆發世代撕裂。故此,每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也當好好地觀察及思考本身的一言一行,到底會為下一代帶來什麼影響,而且,比起一味地批判、批評,更多時候,唯有愛,才能化解危機。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