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思想還未成熟,還沒有太多負擔的年輕人而言,名牌不僅能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滿足感,更能藉此彰顯他們身份和地位。不過,年紀輕輕、收入不高的他們到底哪來這麼多錢購 買名牌 呢?原來年輕人為了 買名牌 ,真的可以「不惜一切」,甚至放棄自由的權利。
在外國,有很多人於大學畢業到社會工作後,都會選擇自己搬出來獨立生活,不過,最近Morgan Stanley 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因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數量創歷史新高。
Morgan Stanley表示目前英國與父母同住的15~34歲人口的比例為42%,其中選擇與父母同住的男性比例較女性更高。Morgan Stanley 的分析師們表示,與父母同住的這一趨勢提高了年輕人的預算開支。Morgan Stanley 在報告指出:「當年輕人騰出原本用於日常必需品的預算(如房租)時,他們就會有更多的金錢。」隨著國外租房成本增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與父母同住。然而,他們跟父母同住的最大原因卻是為了有更多錢買奢侈品。
以往名牌定更昂貴,因此被定義為「奢侈品」。但隨着人們越來越富裕,年輕人越來越多途徑賺取金錢,因此名牌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觸不可及,年輕人紛紛為潮牌(有人表示此類型是輕奢侈產品,)甚至名牌耗資從前奢侈品市場都對不屑一顧,但隨著年輕人的消費話語權日漸壯大,奢侈品牌也開始將主要市場投進年輕人之間,這亦反映出年輕人對名牌的消費能力。
有留意到近年各大時裝名牌都紛紛把旗下設計年輕化,除了各大集團紛紛以青年感興趣的事物,作為設計靈感外,不少大品牌如(前) Louis Vuitton、Balenciaga、Prada、Celine等都換上了青少年崇拜的設計師為創意總監,以吸引更多年輕一輩去關注及了解他們。
隨著年輕一代逐漸成為奢侈品市場的主要的消費對象,討好年輕消費者已經成為主流奢侈品牌的共識,根據《Business Of Fashion》預測,在2035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的45%將由千禧一代和Z世代所創造的。
正所謂有得必有失,年輕人拿着談不上高的薪水購買昂貴的名牌單品,就必定要放棄部份生活必需品。根據韓國新聞專題報道,有一位23歲的韓國大學生一天只會花700won(約4港元) 在便利店購買飯團,但同一時間他會到百貨公司花超過100萬Won(約6000港元) 購買名牌鞋款。
根據韓國新世界百貨的數據,店裏有更四成的消費者都是20至29歲的年輕人,這與當地崇尚名牌的風氣有着密切關係,可見以上韓國大學生為了買名牌而放棄日常飲食的例子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的確,對於一本以宣揚奢侈生活和產品的時裝雜誌而言,撰文呼籲讀者不要過分沉迷於名牌明顯有點自打嘴巴。時裝可以為生活帶來滿足感,亦能夠提升你的造型外觀,但物質的慾望是沒有盡頭的,不要為了購買名牌而放棄自己本來可以擁有的資源和生活自由,正如香奈兒女士所言:「你可以穿不起CHANEL,但永遠別忘了那件叫『自我』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