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因受疫情影響下,不少品牌因而倒閉或宣布破產保護, 但Dior 看來仍站得住腳。或許,一切歸功於 Maria Grazia Chuiri。自她掌管 Dior 女裝後,不但把經典的 Oblique 印花打造成 Book Tote,又將 Saddle Bag 起死回生,瞬間成為炙手可熱的 IT Bag;而且這幾年來品牌致力發展網上商店業務,讓收入大幅增加。另外,Dior 為了得到外界關注,還在意大利各地開設 Pop up Store 和贊助上海舉辦的博物館展覽,致力增加邊外收入。今年,Dior在時裝和美容產品的銷售額錄得比去年增加了24%,收益達到75.4億美元;Chanel 的收益則是 123億美元,兩者差距逐步收窄。
難道,Chanel 地位開始真的受到威脅?
儘管 Dior 後勁凌勵﹐收入與日俱增,但Dior 還是未上到「神檯」級數。一來是大家定義她的產品仍是時尚精品,欠缺一個永恆而又保值的款式;而且收入必需依靠季節性的產品。反之,Chanel 在奢侈品市場的地位卻十分穩固。據Kantar Worldpanel 的全球品牌價值總監 Elspeth Cheung 分析,Chanel 的品牌定位仍是獨一無二,地位有如手錶皇牌——勞力士,擁有保值潛力。按照二手平台 Rebag 的CEO表示,在二手市場上可以看到 Chanel 的單品仍能售出原價的70%,而Dior 的單品價格卻僅是原價的45%。
另外,Chanel 不論在品牌定位與形象都在 Dior之上,其成功關鍵在於品牌的一致性。多年來任用 Karl Lagerfeld為創意總監,直至他去世後才交由 Virginie Viard 接手,品牌不論是只售40美元的一枝唇膏還是一個4000美元的手袋,廣告形象與訊息多年來能保持嚴格的美學規範,故能令大眾對品牌抱有信心,和擁有一班忠誠的支持者。反之,Dior 的創意總監頻頻替換,形象較搖擺不定。
如果 Dior 不是 Chanel 的對手,哪還有誰能與她對抗?在皮革用品上,Hermès 當然是不遑多讓,但在美妝方面卻是落後一大步;皆因今年只發展唇膏業務上,而 Chanel 卻已領先多年。Chanel 處於疫情的陰霾下、手袋加價和Karl Lagerfeld的去世,仍能保持「稀有奢侈品」形象,銷情未見減退。看來,Chanel 仍然是各方面的長勝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