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開學日,你會發現小女生個個穿著迷你短裙、打小領呔,而這些顯然不是香港校服的制服式穿搭原來是現在年輕女生最流行的時尚。由日本女高中生衍生的「JK制服文化」為何會成為熱潮可能與心理學的戀物情結有關,而其實時尚大都是一種戀物癖。
從日本女子組合SKB48到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 101 ,這些甜美系的女星都是以迷你百褶短裙樣式的日本校服造型為特色,甚至連Blackpink的Lisa都曾經穿過,而這種制服式的穿搭成為一眾少女之間的潮流。其實早在2015年Shibuya 109來香港開業的時候就已經把日本校服品牌CONOMi帶到香港,雖然已經結業,但這種「JK制服」又再度在年輕女生之間流行。
「JK文化」當中的JK是日文中女高中生的縮寫,沉迷「JK文化」的年輕層雖然大多都是中、小學生,但其實亦有許多已經早已離開校園,畢業的年輕人。有新聞媒體曾經訪問過這些熱愛JK文化的女生,她們表示自己喜愛日本高校制服可能是出於對日本學校生活的憧憬,自己在學校沒有朋友,就更嚮往那種出現在日本動漫裡高校生活團結熱血的情節。她們穿上JK制服,似乎與心理投射有關。人會在精神或心靈受到傷害時作出自我防衛,佛洛伊德曾經提出心理防衛機制(Defence mechanism)概念,當中的仿同(Identification)與補償(Compensation)心理大概可以解釋她們愛穿JK的原因。
因為自己原有的學校生活未如預期,甚至不愉快,於是她們把心理投射在自己看過的動漫中,「仿同」是希望透過模仿去滿足自己的願望:希望透過模仿女高中生,去滿足自己對動漫中高中生日常的憧憬,而「補償」是一種可以代償自卑感的防衛機制:因為缺乏自信,而透過打扮成日本少女去代償自卑。
但「JK制服」卻不止在學生之間流行,就連早已離開校園的女生也對JK沉迷的原因到麼呢?許多人認為制服與性總是會連上一定程度的關係,心理學中對「衣服依戀」(Clothing fetishism)或「制服依戀」(Uniform fetishism)都視為一種「戀物癖」,而Fetish其實必然與性勾鉤,即對某樣物件產生性興奮,但許多精神科專家其實對「戀物癖」的說法有所保留,因為人對某樣東西產生依戀其實並不全然與性有關,亦有可能是因為過往的經驗,將快樂的感覺與某種物件連上關係,又或是一種情感轉移。
如果用心理學的角度解釋,較於年長的JK文化愛好者大概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因為過去學校生活帶給他們快樂的回憶,於是她們就把這種快樂的情感投射在伴隨她們學校生活的校服上,認為穿上校服就能尋回當時快樂的感覺。而另一部分亦是正好相反,學校生活帶給他們許多遺憾,她們在校園裡有太多的未竟事宜(unfinished business),心理學的「完形治療學派」提出的重要概念中指出人遇到未竟(未了結的心願)時會產生焦慮,但過去了的時光又不能再來,只好透過穿着校服稍稍滿足。
在於Male gaze的角度,還有各種成人影片的宣染下,制服無疑是與性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是否一種戀物情結也是可圈可點。而其實時尚界對於戀物癖從來都沒有忌諱,除了制服,皮革、乳膠元素也常被認為是戀物癖。Juun.J去年秋冬季就以「HOMMAGE’ATOMAGE」系列向戀物文化設計師John Sutcliffe的AtomAge致敬,系列加入大量皮革元素,而Saint Laurent去年的秋冬季同樣時滿滿的乳膠元素。Balenciaga設計師Demna Gvasalia就曾經說過自己的設計都在滿足自己的戀物癖。常說打扮是一抹保護色,時裝如若能為我們在紛擾不安的世界尋回安全感,大概這也是值得讚揚的時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