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跟Wyman遊倫敦:成就10年天然鑽石夢幻之旅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19.59k views

跟Wyman遊倫敦:成就10年天然鑽石夢幻之旅

12.06.2024

天然鑽石夢幻之旅

Wyman黃偉文在倫敦的生活可說忙個不停,一時接待各方好友盡地主之誼;另一邊繼續不停以生活靈感寫歌詞。不過這天他有一個重要任務,到訪倫敦De Beers Group總部,參與天然鑽石工作坊,學習鑑賞天然鑽石獨一無二的故事。本來只想拆解天然鑽石的非凡故事,成就了他10年非洲探索鑽石之行的最終回。

Wyman完成10年天然鑽石之旅最後一站:倫敦De Beers Group天然鑽石工作坊 (圖片來源:MF編輯部)

從616卡原石了解天然鑽石始源

工作坊最叫人期待的時刻,當然是可以親身接觸到各種不同大小形態的天然鑽石,經專家指導以放大鏡鑑賞未經打磨的鑽石原石。一塊讓Wyman也驚嘆”Heavy!”,蘊含60卡鑽石原石的金伯利岩石便可解釋到它們的由來:天然鑽石來自地底超過120公里,承受着高達1300°C的高溫及至少45,000大氣壓力,經過數十億年的精煉,才孕育出來。而在過程中晶體結構滲入少量其他元素,令鑽石的顏色有機會改變。

(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而金伯利岩石中閃閃生輝的鑽石如何從地底走上地表?它是通過火山爆發,隨着岩漿噴出地面,熔岩冷卻硬化後成為岩石,內裏藏着鑽石!而第一批被發現蘊含鑽石的岩石來自南非的金伯利鎮,因此就把鑽石火山岩石名定「金伯利岩」。 不過,比起藏在岩石的60卡鑽石原石,一定不及重達616卡的鑽石原石更搶眼球,難怪Wyman形容「仲大粒過煮糖水的冰糖!」

616卡的鑽石原石 (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蘊含 60 卡鑽石原石的金伯利岩 (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面對眼前一堆堆原石小山丘,Wyman馬上靈感煥發。「我有很多方法去為填詞找靈感,其中一個方法是賣些類似Pantone的色版,利用每款色卡上的名字作聯想。如果以後有一盤未打磨的鑽石在我面前,我就可以用放大鏡看每粒天然鑽石裏面的小宇宙,隱藏着一些特別嘅形狀 、訊息,用這個方法來作為歌詞的靈感,都很富貴。」

(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拆解天然鑽石的奧秘

通過利用放大鏡的初步鑑賞,讓參加者先了解基本的鑽石原石分析,亦可以看到每顆天然鑽石都有其獨特之處。亦因為一粒鑽石可蘊含非常可觀的價值,美國寶石學院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在 1950 年代開發的4Cs系統,以淨度(Clarity)、顏色(Color)、車工(Cut)和卡重量(Carat)4個重要因素來鑑定鑽石,並成為世界通用的鑽石評級方式。

(圖片來源:MF編輯部)

鑑賞已打磨的鑽石需使用更精確的顯微鏡,觀察其內部結構特徵,這讓Wyman發現到原來每顆鑽石裏都蘊含着一個小宇宙。「當你是珠寶的擁有者,可能最在意的是鑽石夠不夠大、製成頸鏈美不美、砌割的折射是不是很精彩……如果你只是把鑽石當作首飾佩戴,這已經很足夠。但當你用顯微鏡去看清楚首飾上每顆天然鑽石裏面,原來蘊藏了很多故事,例如我看到裏面有些藏有雲朶、有些是一隻蝴蝶;這就是讓每顆鑽石獨特的地方,也是屬於你自己的故事。」

(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天然鑽石裏面藏有由內含物形成的雲朶圖案(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有些天然鑽石內藏有由內含物形成的蝴蝶圖案(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天然、珍稀及獨一無二引發各種靈感

鑽石的瑰麗不單看整體,也要考慮其個別特質,天然的鑽石每顆都像指紋般,有它獨一無二的印記。Wyman認為傳統上,很多人覺得鑽石上呈現某些部分是不夠完美,但他卻相反。「但係對我來說,這些才是最有趣嘅地方。例如你可以視某些東西為瑕疵,但透過顯微鏡裏面可以看成專屬於自己的故事。讓本身的不完美變成獨一無二,我覺得是一件很哲學性、很有詩意的事。這一課,會是最刺激我想法的一件事。」

(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圖片來源:MF編輯部)

體驗最新的鑽石鑒別科技

天然鑽石如此稀有、珍貴而獨一無二,作為地球上不可再生資源之一,其數量只會隨着消耗而日益稀少,由實驗室培育的鑽石也應運而生。在工作坊的最後一節,專業帶領參加者運用De Beers集團開發的SynthDetect和DiamondSure鑽石檢測儀,可即時分辨出鑽石為天然或是人造,讓Wyman大開眼界!「眼前兩部機器,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分辨到鑲嵌在首飾上或單粒鑽石,是人造還是天然鑽石……這個能力令我覺得自己好像James Bond。」

Diamond Sure 鑽石檢測儀用來鑑別單粒鑽石(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Synth Detect 鑽石檢測儀用來鑑別首飾上的鑽石(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兩部儀器可以即時顯示鑽石為天然或是人造。(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圓滿了天然鑽石的體驗

2014年,Wyman曾到訪南非採鑽的起源地金伯利(Kimberley)及非洲南部國家博茨瓦納(Botswana),認識到天然鑽石的誕生過程與珍稀,並親身體會到負責任的開採方式能為當地人民所帶來的福祉與益處。De Beers集團和Botswana政府一直把銷售鑽石當中的收益,撥作大量基建項目。不單是大力推動經濟發展,更提供多項公益項目、支援當地就業及偏遠地區的基建發展,以回饋當地社會。而10年後的今天,這個工作坊圓滿了他對天然鑽石的體驗。「10年前去非洲之旅,我以為我對於天然鑽石的學習,已經是七七八八。今天的課程原來是我學習中最渴望而又缺少的一節,而我竟然在倫敦將整個體驗、整個學習的過程圓滿了,所以我今日係有一種好天然的開心。」

(圖片來源:De Beers Group)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