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能打敗中國快時尚品牌Shein,Temu 到底是何方神聖?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20.31k views

能打敗中國快時尚品牌Shein,Temu 到底是何方神聖?

06.04.2023
Series:
時尚熱話
Tags:
Temu 快時尚

快時尚,可說是時裝界「劣幣驅逐良幣」的一大例證。當大眾只追求平價、緊貼潮流、新潮、流行的服飾,就變相造就出快時尚品牌的成功。不過隨著快時尚做得越來越「極致」-價格更低廉、更新速度更快,曾經是快時尚行業龍頭的 H&M、Zara和Forever 21也不復昔日強勢,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快時尚品牌Shein。

不過,似乎最近Shein也開始站不住腳了,皆因他們出現更強勁的競爭對手-Temu。

(圖片來源:@ T e m u )

Temu 到底是何方神聖?

Temu 是中國公司「拼多多」於去年9月面世的跨境電商平台,這個跨境電商平台模式明顯就是仿效 Shein 的營運模式-同樣是以一個平台售賣來自中國境內不同供應商的服飾、主打低價便宜的服飾和生活用品。

(圖片來源:@ T e m u )

(圖片來源:@ T e m u )

僅推出一個月,就成為美國下載量排名第一位的應用程式

根據數據公司YipitData的資料,Temu的銷售額從2022年9月的300萬美元急速增長至2023年1月份的1.92億美元,但從數字來看已經覺得誇張,僅僅在去年9月面世,半年時間內就有如此龐大的銷售增長?

品牌短時間内那麼成功的原因在於他們推出市面的首一個月內大灑金錢在社交媒體上宣傳,當時不少人皆表示品牌初推出時幾乎「無處不在」,在不少 KOL的賬戶中和不同廣告皆看見他們的身影,如此強勁的宣傳方式,讓他們成為了美國下載量排名第一位的應用程式。

(圖片來源:App Store)

為何新生代年輕人如此喜歡他們 ?

當你打開 Temu 的網頁,就會看到一個口號-「買得像位億萬富翁一樣(shop like a billionaire)」, 品牌的主要目標對象是消費能力較低的社會大眾以及年輕人,他們在自己的平台上能夠提供上千上萬款低價的商品,而且品牌更喜歡邀請不同的KOL和Youtuber 在自己的Instagram和頻道發佈開箱影片,藉此鼓勵社會大眾在他們的平台,讓他們一嘗「瘋狂購物」的滋味。

(圖片來源:@ T e m u )

他們的貨品售價比起 Amazon 甚至 Shein 便宜?

Shein 能夠打敗H&M 和 Zara 的最大原因很大程度都是靠一個字-「平」,但原來價格低處未算低, Temu 網站平台內的商品比起 Shein 的還要便宜,品牌的發言人表示他們平台的商品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平台可取得母公司拼多多的供應鏈,而且 他們也爲賣家們工具提供管理上架商品、顧客偏好和庫存的資料及協助,節省一大堆過程上的經費,才能造就出比起 Shein 更便宜的售價。

(圖片來源:Instagram @ T e m u )

(圖片來源:Instagram @ T e m u )

他們還以什麼來打敗Shein?

正所謂「同行如敵國」,加上Temu 最初就是的仿效對象就是Shein,因此前者有必要對抗並對抗後者,然而除了價格外,他們對抗Shein的手段,卻非常低劣。

早前SHEIN在美國控告 Temu 要求KOL 發表「虛假和欺騙性言論」,稱他們指導 KOL 詆毀SHEIN ,還試圖欺騙消費者他們跟SHEIN有聯系,藉此來增加自己品牌APP的下載量。不過品牌的發言人就否認了上述這些指控,並積極捍衛自己的權利,美國法院就尚未對此案作出裁決。不過如此看來,SHEIN 在短時間内有如此強大的增幅,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的行銷手法外,背後也一定作出不少不能見光的「黑箱操作」。

(圖片來源:Instagram @ T e m u )

(圖片來源:Instagram @ T e m u )

在2020 Online Shopping 普及化的年代,看來原本繼H&M、Zara和Forever 21為首的快時尚已經步入另一個階段,而且從 Temu 的個案內看,證明快時尚電商平台是可以極速冒起,接下來絕對是有可能出現另一個快時尚品牌崛起,可是快時尚之間「鬥平鬥快」的競爭還要持續多久?而這樣的營運方式又能走得多遠?顯然也是值得我們好好拭目以待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