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有CHANEL Tweed Jacket或Dior Bar Jacket,男人有suit。甚至,後來連Yves Saint Laurent都替女人從男人處借去了西裝——為什麼到了多樣性發展的年代,西裝依然重要?
“The suit is a modern gentleman’s armour, and the Kingsman agents are the new knights.”」(西裝是現代騎士的盔甲,而金牌特務就是現代騎士。)英國電影《皇家特工:間諜密令》(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裏面,哥連費夫有這麼一句經典對白,道出了西裝在現代服飾中的特殊地位——歸根究柢,西裝就是武裝。
這套另類新種007式電影的靈感來自倫敦的Savile Row,是倫敦Piccadilly以北一小段街道的總稱。這個因為傳統的客製男士服裝行業而聞名全球的街區,由19世紀初開始,伴隨着著英國上流社會對服裝的注重,裁縫店逐漸聚集在此街上。當時的名流公子Beau Brummell摒棄了矯揉造作的衣着風格,轉而採用最優質的布料製作精湛的剪裁,讓低調優雅成為一時風尚。
1901年,威爾斯親王成為愛德華七世。從年輕時起,他就是王室時尚的標誌,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業界和媒體的密切關注,而他的個人風格也顯示出更加非正式化的趨勢。嚴格的服裝規範依然存在,但在愛德華的影響下,甚至在他登基之前,現代的經典男裝(classic menswear)風格漸漸成形。愛德華七世非常愛衣服,據說他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衣櫃,從1866年起他贊助Savile Row裁縫Henry Poole。在這位男裝偶像的示範下,包括歐洲、美國和其他地區的大多數王室、貴族和富裕男性,都來到倫敦訂製(bespoke)世上手藝和用料最高級的西裝,此地成為男士的聖地。
Henry Poole是眾多將「為個人量身訂製」作為Savile Row特色的公司之一。當然,只有極少數人能負擔得起他們的價格;大多數人都會光顧價格較低的本地裁縫,而19世紀中葉百貨公司的出現也增加了成衣的供應。雖然裁縫的標準各有不同,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中上等階級的服裝選擇仍維持不變:正裝、半正裝或商務裝,還有連身大衣或晨衣,非正式服裝或在鄉間時則選擇三件式普通西裝(sack suit)或休閒西裝(後來被稱為 商務西裝,Lounge suit),有一件長及臀部的外套,可以是單排扣或雙排扣,搭配馬甲和褲子,布料種類繁多,包括斜紋軟呢(tweed)。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連身大衣和晨衣已經不合時宜。除了最正式的場合外,人們普遍採用休閒西裝(現在更多人稱之為商務西裝),其戰前寬鬆的輪廓被更為流線的款式所取代。非正式化的趨勢反映了現代化的時代,而1920年代的時代潮流需要一種新的穿衣方式:威爾斯親王,即未來的愛德華八世登場,正是這種潮流的縮影。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他,厭倦了傳統,也厭倦了傳統的服裝要求。當獨處時,他「脫下外套,扯掉領帶,鬆開領子,捲起袖子」。迷人、英俊、隨和的愛德華八世被形容為世界上最會穿衣服的人,他的西裝剪裁、領帶繫法和鞋子的每個細節都會被報道。他光顧Savile Row的Scholte,為他擔任裁縫達40年之久。
然而,越愈來越愈多的美國成衣製造商在倫敦蓬勃發展的消費文化的幫助下,挑戰了倫敦的地位。到了1930年代,美國已經成為成衣、度假與休閒服的領導者。棉質布料的輕便西裝,泡泡紗(seersucker)以及亞麻布的休閒外套,還有各種色彩的褲子,更切合時代的需要。成衣漸漸消代了訂製。
直到2004年,薩佛街訂製服業者公會成立,規定每個會員都被要求在一套兩件式西裝上花上至少50小時的手工,但Savile Row的確有點跟不上時代,裁縫店數目銳減——儘管最頂尖的訂製西裝成為夕陽工藝,但西裝這門穿着著文化卻在過去100年得以到遍地開花。
自19世紀中葉以來,女裝一直由巴黎高級訂製服所主宰,而男裝則由倫敦裁縫所主宰。然而,歐洲服裝規範的霸權日益受到美國服裝製造商的挑戰。其最大的武器之一就是荷里活電影業。在戰爭時期,看電影是最流行的娛樂方式之一,造就了許多明星,他們的形象和服裝在世界各地的雜誌上受到熱烈追捧。
默片時代的「拉丁情人」華倫天奴(Rudolph Valentino)的異國風情令女性為之傾倒,尤其是他在1921年出演《酋長》(The Sheik)等古裝角色時,5年後他的葬禮上爆發了大規模的歇斯底里。完美的輪廓,加上他向後梳理的頭髮,使得任何模仿者都被稱為”Vaselino”。然而,他的性取向受到了媒體的質疑,他也被指責為美國男性 「女性化 」的罪魁禍首。
較後出道的兩個加利——加利谷巴(Gary Cooper)和加利格蘭(Cary Grant)則沒有這一層閹割焦慮的陰影,大大塑造出後來美國大眾對男性性感的想像——現代男裝的「性感」 與「性慾」並非直線關係,西裝剪裁反映的是社會地位,所以也有「工 作時的男人最性感」一說。加利谷巴是典型的藍領階級,一雙迷人的藍眼珠加1.9迷身高,令他注定是舊荷里活黃金年代的男主角,矜持的治安人員、士兵形象,穿上西裝就為「男神」下定義。
加利格蘭雖然出生在英國,但荷里活成名。無論在戲內戲外,無論是穿着由Savile Row裁縫 Kilgour, French & Stanbury縫製的完美無瑕的西裝,或是毛衣和褲子,他的隨性優雅都表露無遺。另一邊廂還有舞王佛烈雅士提(Fred Astaire),戴着高帽、穿着燕尾服在銀幕上滑行的經典形象無人不知。他1923 年首次在倫敦登台時,威爾斯親王更親自到他的更衣室拜訪,雅士提其後在倫敦訂製方親王身上同款的白色晚禮服,是西裝迷之間惺惺相惜。
相比Savile Row的英式西裝(剪裁更加注重形體的建構,使用厚重的布料,如羊毛和呢料,以及明顯的墊肩,營造出嚴謹挺拔的形象。色彩上通常較為保守,以深藍、灰色和深綠等傳統色調為主),奇勒基寶(Clark Gable)更喜歡美式剪裁,沒有英式那麼低調,剪裁也比較寬鬆:寬肩、寬翻領的方形外套和寬敞的褲子。配襯彩色襯衫、誇張的皮鞋、寬花紋領帶和窄邊帽(Borsalino hat),不再紳士,更接近花花公子和黑幫形象。在大眾眼中,他華麗的西裝加上標誌式的鉛筆小鬍子,成為全球男士的偶像。
正如時裝潮流,西裝的風尚亦與電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間更是如此。加利格蘭在銀幕上總是穿着他自己的衣服,這證明了他無懈可擊的風格感和毫不費力的優雅,當時造型師這個職業尚未存在。在意大利那一邊,他們有一個不世出的迷人俊男馬斯杜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
馬斯杜安尼在1960年代成為費里尼導演(Federico Fellini)的銀幕化身:簡約修長的黑色西裝、白襯衫、黑領帶和monk strap皮鞋,風度翩翩。雖然在後來變成時尚化之前,全黑西裝遠比深藍(navy)和炭灰色西裝,對於一般人而言可穿度低,除非出席葬禮或者你擔任保安/司機。但是從今天角度回看,這個在《露滴牡丹開》(La Dolce Vita)的羅馬穿梭於名流夜生活之中的記者,穿上來自Brioni的黑色西裝,反而是最時尚,最沒有go out of style的。馬斯杜安尼身上的意式西裝肩部寬闊柔軟,長長的雙開叉,營造出流暢帥氣的輪廓,與美國那邊的粗糙自是不可同日而語,也啟發了日後Dolce & Gabbana的無數設計。
英國的西裝文化遇上了《占士邦》系列電影的出現,煥發了一定程度的生機。辛康納利 (Sean Connery) 所飾演的007在Savile Row訂製的西裝,帶有微妙的歐陸風格,今天看起來和當時一樣時髦。雄偉的辛康納利,穿着這樣的「武裝」勇破魔鬼黨,讓每個男人穿上西裝時都會幻想自己一樣所向披靡。但不過不得不說的是,1970 年代某些《占士邦》的造型有點過於時髦,導致電影看起來有些過時,側面印證了西裝比時裝更需要經典的剪裁,才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尊特拉華達 (John Travolta)在1977年電影《週末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中扮演的飛仔的白色西裝雖然100% flare,但就像煙花一樣短暫,間中在麥當娜演唱會或Alessandro Michele手上古老當時興。
稍後在1980年,Giorgio Armani 在《美國舞男》(American Gigolo)中為李察基爾(Richard Gere)設計的西裝,可能是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西裝植入式廣告。駕駛開篷跑車在羅省海邊自由馳騁,李察基爾穿着Armani破格的軟身西裝,令人覺得:穿上這樣好看的一套西裝,幾乎可以為任何(戲中的)劣行開脫。在接下來的10年裏,Armani的服裝從一開始的經典詮釋,逐漸變得寬鬆、創新,Armani將腰線變高變寬了。現年90歲的Armani 仍在監督他的品牌,但1989年的系列仍是最持久的詮釋。在 1989年春季系列中達到巔峰,其特色為雙褶、寬袖口、寬翻領和大口袋,運用大量的灰色和米色。當模特兒穿上雙排扣長外套時(沒有任何襯肩),布料的鬆散就是今時今日所謂奢華的「鬆弛感」的先驅。Armani完全摒棄了我們所認為的意式高級西裝概念(譬如《教父》裏面見到那些),他更注重舒適度或簡便性,徹底改變了世人對男裝剪裁的看法。
Giorgio Armani於1980年代開始使用以前只用於女裝的布料,包括亞麻和超輕羊毛等流動布料製作西裝,除去西裝硬邦邦的襯裏,掀起了裁縫業的革命。步入後現代時期,西裝設計被時裝設計師不斷解構再重構,以性別角度的Jean Paul Gaultier、崩克次文化的Vivienne Westwood 、幽默與淘氣的Paul Smith。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有Comme des Garçons的川久保玲(Rei Kawakubo)和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
這兩個日本人改變西裝(甚至說整個西方的服裝概念)的奇妙之處,在於他們一開始就不要走前輩的舊路,摒棄了森英惠、山本寬齋和高田賢3等人字面的日式元素。山本耀司曾言,如果要用和服作系列,感覺就像土特產,會非常不好意思。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的設計,尤其是男裝,總是圍繞着「西裝」的主題來作顛覆。重新定義了體型:大號、不對稱、寬鬆、多層次,最初幾乎都是黑色的,後來則用了很多格子和花布。川久保玲坦言,做男裝是為了商業需要,沒有女裝那麼激進,但仍然非常反傳統。1985年春夏的Homme Plus系列,服裝由藝術家和其他創意人士擔任模特兒,他們穿着寬鬆、及踝的長褲走在天橋上,西裝加入額外襯裏,其他部分則不加襯裏。大部分的服飾都是以染色棉布和亞麻布製成,色調以有限的藍色、白色、黑色和灰色為主——西裝終於不再是高高在上,讓生理或心理未成年的男孩多了一個西裝的異托邦空間。
下一個改變西裝(甚至男裝)定義的,要數Hedi Slimane。
Yves Saint Laurent在1966年將西裝(Smoking suit)從男裝帶到女裝衣櫥。1999年聖羅蘭先生親自欽點的接班人Hedi Slimane,就再次將西裝帶回年輕男性的衣櫃。在1990年代中後期,在風流往下流的時尚背景,除了辦公室社畜,根本沒有後生仔想打領呔着西裝。在那時,Armani定下寬鬆、較少結構感的闊西裝輪廓已經江河日下,Slimane 提高袖孔,讓輪廓變得更纖細,收緊腰身,打上超窄的領呔,在天橋上派出了混合了男孩子氣的專業模特兒和街頭模特兒。一時之間,窄西裝又變成最酷的男裝款式,既可以用燕尾服襯T恤牛仔褲,西裝亦可以是粉紅色皮革或金銀閏,令人驚艷。成熟、大氣、雄偉的西裝特質褪色,甚至反過來令訂製西裝的潮流都掀起瘦身剪裁的浪潮,影響至今未息(當然有人認為Raf Simons和Helmet Lang比Slimane更早引入窄西裝,但無人可以否認後者影響更無遠弗屆吧?)。
另一位在21世紀改寫西裝史,並且讓人再次愛上正裝風格的人,就是Thom Browne。1990年代這位本想當演員卻未能突圍的男子,與 Johnson Hartig 結識後,開始訂製西裝,1997 年,他搬到紐約市,開始在Armani的批發陳列室擔任銷售員,後來領導 Club Monaco 的設計部門數年,直至2001年自創同名品牌。他透過研究過去的風格,改變西裝的基本格式,回歸到19世紀流行的款式——縮小的比例、灰色調、Pee-wee Herman 式的異想天開。2007年秋冬,肌肉壯碩的模特兒穿着尺寸極小的西裝,縮水西服成為新的穿衣方式、一種新的制服,吊腳吊袖變成主流。2018年,傳統西裝名家Zegna持有Thom Browne品牌85%的股份,印證時裝西裝與訂製西裝不分軒輊。
Suits Maketh Men,每個男人都需要西裝,但今天的西裝跟100、200年前已經多元化了許多,不再只有傳統的度身訂製。你可以選擇前衛街頭風的Martine Rose超大碼西裝,亦可以訂製6位數一碼布的Loro Piana頂級西裝,各種風格共存——西裝可能還會繼續存在500年:它作為萬用的、普遍接受的服裝和男性風格的精髓,從未被超越。香奈兒女士曾說,Fashion fades, style is eternal,西裝就像style一樣,是永恆的。
Text Meiji 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