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你我總經歷過分手、職業倦怠、內耗、情緒困擾⋯⋯面對人生低潮,我們也許會提出「靈魂的拷問」——人生意義何在?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真的快樂嗎?如果你正在懷疑人生,其實你並不孤單。法國臨床心理學家Delphine Py和精神分析師Sophie Cadalen分享了諮詢時最常聽到的困擾。
不論年齡、單身或有伴,愛情是困擾許多人的事情,Sophie Cadalen解釋說:「因為愛對我們很重要,尤其是被愛。」我戀愛了嗎?我是否不愛對方了?應該繼續在一起還是分開?有些人則很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母胎單身」,或者總是遇到同樣的感情問題。
「與某人建立關係並不容易,有時候我們會不理解對方、會爭吵,甚至懷疑這是否是真愛,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想和對方在一起。每個人都在不斷變化,關係中的一切都在變動,這種無法掌控的感覺可能會讓人感到害怕。」
Sophie Cadalen觀察到情侶關係也會受社會壓力的影響。「有些人被迫同居、結婚,不禁會疑惑到底自己是否在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愛情裏的負面感受不只有痛苦悲傷,往往也伴隨羞恥。Delphine Py分享說,在親密關係中遇到問題的人通常會感到失敗:「他們害怕遭到批評,尤其是如果這是他們第一次諮詢心理學家。」
親密關係是治療中常見的開場白,但也有可能在諮詢中途慢慢帶到這個話題。「有些個案來見我,是因為反思生活發現與伴侶之間存在問題,但也有人是諮詢的過程中才逐漸意識到他們的愛情生活似乎有些東西卡住了,之前一直處於否認狀態。」
工作佔據了我們日常生活很大一部分,與同事或上司的關係也可能是上班族的焦慮來源。「這種緊張的氣氛令人筋疲力盡,我們覺得自己從未做好,每天都在擔心要面對怎樣的狀況、不愉快的交流,也會有被困的感覺。」諮詢是個好機會,讓我們思考怎麼可以走出困局,可能是換部門或辭職。不少個案也會經歷職業倦怠:
工作不只是工作,還包含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將自己的一切投入工作:經歷、情緒、期望⋯⋯這一切都表現在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中,也關乎我們如何定位和表現自己,以及渴望獲得認可。」談及職涯,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這份工作能讓我實現自我價值嗎?年輕一代比前幾代人更常提出這個問題。「工作會讓人思考自我實現需求,繼而猶豫到底這份工作值不值得自己繼續做。」
無論一開始討論什麼人生課題,兜兜轉轉還是會聊到人生目標和價值,找不到人生方向往往是痛苦的來源,讓我們感到迷惘沮喪。」我們的價值觀是指導人生每個選擇的指南針,然而出於各種原因,人很容易會選擇一些不完全適合自己的道路。
有些人屈服於父母期望或社會要求,有些人則被日常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把伴侶和孩子放在自己之前,忘記了什麼讓他們快樂。心理學家會幫助個案提出正確的問題,引導他們的將生活重心放回自己身上:
「透過了解自己的價值觀,然後將想法融入自己日常生活,重新賦予生活意義,對準人生方向會讓我們更快樂。」
(圖片來源:IG@chloelecareux)
到了4、50歲,很多人會回顧過去所做的決定以及將為餘生做出的選擇。在這個年齡段,父母離世或患病等事件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局限,從而改變我們對生活的想法,甚至會質疑自己過往的生活:
常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對我們成年後的性格與行為影響深遠,所以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成長經歷,有助我們了解現在的自己和問題的成因。
Sophie Cadalen解釋道:「缺愛的孩子在成長和人生道路上會遇到更多困難。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否足夠安全,決定了我們如何與他人建立情感連結,影響着所有人際關係,包括職業溝通、友情和愛情。
很多人為人父母後,會不自覺拿自己與父母比較,然後才意識到自己的童年經歷的缺失。」透過諮詢,我們能深入探索童年的影響,找方法療癒那些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從而讓自己更好地面對當下的生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