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的你,是首都再也裝不下的年紀?在一張巴黎餐桌上,永不退燒的幾個話題,總環繞著足球比賽、Michael Jackson 是否活著,以及是否要搬離巴黎回到鄉野間生活。巴黎大都會區,又稱法蘭西島 (Île-de-France) 首都圈,生活方式不外乎在隨處可見的餐酒館、酒吧、咖啡廳及早午餐店之間流連,這些店家如一個個的小方盒,比鄰而居,餵養飢腸轆轆的首都人。
然而,卻開始有一群在年輕時抵達法蘭西島闖蕩的人們,開始渴望回到鄉野,坐擁一幢有院子的平房,讓兒女沐浴在陽光下盪鞦韆 ── 就如每一座首都在人們心裡的變遷一樣,人人嚮往的花都巴黎,竟也開始裝不下慢慢成長的靈魂,35 歲的 Emmanuelle 女士便是一個例子。
「我們想搬回波爾多 (Bordeaux),好離父母近一點,也能買個有花園的房子,讓週末的生活品質更好。」Emmanuelle 女士說道,她與丈夫 Romain 先生及兩個年幼的女兒一起實現了這個夢想,「跟兩個孩子一起擠在只有三坪大的臥室,完全不可能。我們缺乏家庭空間,也一直重複著一樣的生活。」看來,年輕時在首都的那種生活風格已經走入過往,那是屬於還未與小孩哭聲為伍的人們的日常。
「許多巴黎人都抱怨著自己在巴黎的日子,而在其他地區看見讓生活更好的可能性。」商展 Parcours France 的共同創辦人 Antoine Colson 這麼形容,每年十月他們都會釋出法國其他大區 (région) 的工作機會,透過商展創造各地企業有效曝光的場域。
至於去年甫搬到南特 (Nantes) 、31 歲的 Amandine,回憶自己巴黎的日子似乎顯得烏煙瘴氣:「我對過多的工作量、冗長的交通感到厭倦,我也越來越沒有時間跟親友相處。」另一方面,正在往南法一座大學城艾克斯 (Aix-en-Provence) 搬遷的 Alban,則形容自己在工作當中再也找不到意義。
這些離開巴黎的人們想尋找些什麼?擁有自己的房地產、親近大自然、與親友團聚,他們大都對首都洪流般推擠著的步調感到嫌惡厭倦了。「我們所居住的世界,逼迫我們必須到巴黎追求生命裡的成功,」法國社會學家 Jean Viard 說道,他言下所指包括巴黎的高等教育、巴黎的社會模式、巴黎的社交圈。「達成這些成就以後,下一個問題則是,確切來說,什麼時候該離開這個地方。」
Antoine Colson 繼續思辨這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邏輯上,人們應該會在獲得了穩固的生存能力以後,開始考慮搬離首都,他說道:「有兩個顯著的離去浪潮。一個落在人們退休之際,一個則落在三十至四十歲之間 ── 這特別出現在高階主管及有家庭的人身上。」Antoine Colson 說,這些在壯年離開巴黎的人,有些在新的居住地已有份工作接續,有些則無,36 歲的 Arnaud 及他的妻子就屬於後者。空手離開巴黎,如今 Arnaud 已經是波爾多酒商的銷售經理,而妻子也在尋覓工作機會一年以後找到歸宿,他們都對這個決定感到滿意。
對此狀態,Antoine Colson 解釋:「我們通常會選擇離開首都,是因為具備了生存的穩定性。換句話來說,就是當一個人證明自己是個能獨當一面的成人、懂得養活自己的技能之時。這個導火線,平均來說落在 28 歲,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我們準備好做個決定的年紀:例如離開巴黎這樣的決定。」
三十歲的我們,將走進一個加速期,這不僅是專業層面,亦是個人生命層面的改變。然而,首都可能再也裝不下我們的下一個進程,Antoine Colson 提出在時代快速變遷的當代,都市人共同面臨的危機:「生活的不連續性 Discontinuous L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