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五月每年五至六月都會舉辦多場藝術和文化活動。今年除了有M+《黑白——攝影敘事》、「讓鏡子說」港法劇場交流計劃和《新世界交響頌》等重點節目,另外也有超過100個聯辦活動。法國五月2024展覽涵蓋攝影、當代藝術、繪畫等不同範疇的藝術,活動非常多元化,看看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展覽吧!
竹子剛柔並濟,是深受不少藝術家喜愛的藝術媒介。法國藝術家洛朗・馬丁「Lo」自2004年走訪東南亞多個國家,向當地匠人學習古老的竹子工藝。他的作品往往訴說着微妙的平衡,展現柔與力、實與虛、光與影、動與靜。展覽《平衡之間》將會看到「Lo」以運動和平衡為基礎創作的竹藝作品,讓觀眾感受空靈、詩意般的幾何美學。
《平衡之間》
日期:5月23日至6月7日(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星期六中午12時至下午5時)
地點:10號贊善里畫廊
常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或許只是營營役役的生活讓人忘了放慢腳步欣賞周圍的一切。《香港共鳴》聯展匯聚了居港法國藝術家Elsa Jeandedieu和Sylvain Holtermann,以及日本攝影師志鎌猛的藝術作品。
Elsa和志鎌猛選擇遠離城市,以攝影重新與大自然建立聯繫,追尋內心的寧靜。Sylvain則擅長捕捉空間結構、大自然在城市中的堅韌性、以及時空與景觀之間的共鳴。他將糅合傳統和紙與現代高清印刷技術,呈獻一系列富有質感的照片。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也許能發現另一面的香港。
《香港共鳴》
日期:即日起至6月1日
地點:The Loft,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攝影就是以光作畫。法國攝影師Jean-Baptiste Millot以光影與鏡像捕捉巴黎的濛瀧詩意,向風靡巴黎及日後歐洲的建築致敬。這次他將邀請觀眾踏上一趟「花都行」,讓觀眾透過他鏡頭漫步「花都」,走進建於19世紀的巴黎拱廊街,在玻璃屋頂下蜿蜒而行,感受法國的文化、歷史、藝術和建築之美。
「花都行」
日期:5月21日至7月31日
地點:f22攝影空間(香港半島酒店)
為什麼我們會記住⽣活中的某些事件卻忘記其他事情?過去的碎片如何塑造我們的身份?居港法籍藝術家chaussette b.將舉辦一小時的⼯作室導賞團, 以回憶為題,分享她的情節記憶。她的創作媒介橫跨⽔墨畫到巨型紡織雕塑,融合詩歌、哲學、科學和藝術,交織出不同故事和意義,透過藝術以探索知識及治癒心靈。
日文「働き者」的意思是「有本領的勞動者」。日本藝術家二人組合K-NARF & SHOKO於2016年在日本東京展開為期3年的《「働き者」企劃》視覺檔案記錄,過往一年,他們於意大利、美國、加拿大、台灣、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地收集約180幅肖像。企劃3月時曾在香港展出,二人也順道在香港收集「働き者」肖像。《「働き者」企劃 – 香港站》將展出數百幅來自世界各地的肖像,以及最新收集得來的肖像。
企劃中每張肖像都在便攜式攝影背景下直接在現場拍攝,然後以K-NARF發明的獨特攝影沖印技術“tape-o-graph”沖印。展覽期間兩位藝術家將在導賞團分享企劃背後的故事,並舉辦示範工作坊展示他們的攝影沖印技術,攝影愛好者切勿錯過!
原始部落的藝術既迷人又神祕,讓人好奇遠古時代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日本藝術家加藤泉來自日本西部的島根縣,當地是以神話傳說而聞名的沿海地區,仍然保留着古老的宗教信仰。也許是受神祇和幽靈的神話和傳說影響,加藤泉慢慢建立起獨特的視覺語言。他的作品描繪一系列身份未知的神祕人形形象,輪廓模糊、色彩強烈。他筆下這些神奇的精靈彷彿邀請着觀衆重新認識人類和自己。
加藤泉
日期:即日起至5月18日(星期二至五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地點:香港貝浩登
現在科技發達,用手機、相機就能隨手拍下周遭的風景。自1981年來一直居住在香港的香港法國文化協會副總監敖樹克卻喜歡隨身帶著黑色墨水筆和紙張,用細緻的筆跡探索、觀察並捕捉香港的精髓。《香港——山海之間》是敖樹克的視覺日記繪畫展覽,讓觀眾透過他的素描,感受香港的城市風貌和傳統文化。
瑞士攝影師包士哲原本是鐘表匠,退休後常常旅行,特別是蒙古地區。《凍結時光的聖地》讓我們透過他的鏡頭遊歷蒙古,穿越廣闊的地域。在這片自然純淨的土地,遊牧民族蒙古族敬畏自然、敬重生命,包士哲的作品正正提醒我們只是宇宙塵埃,要謙卑面對大自然,與萬物和諧共存。
香港藝術家楊詩韻和希念以他們對法國和香港的熱愛為靈感,描繪了兩地的地標風景。兩位藝術家也很喜歡在作品中描繪小貓,就讓我們跟著可愛的小貓穿梭於香港和法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