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巴黎的遊人,免不了俗也得能到羅浮宮轉一圈,最少在小得我見猶憐兼被玻璃鑲起,不得越雷池半步的《蒙羅麗莎》畫前拍照留個念,才總算到巴黎一遊,說無謂其實也不為過。筆者第一次來巴黎,就傻得逐幅畫慢慢細看,也租了Audio Guide,大概還沒逛到《蒙羅麗莎》那邊,就已被審美疲勞和時差同時煎熬,就像去吃自助餐,縱然肚餓,可是看到食物像遊輪泳池旁曬太陽的老人家們,以毫無保留在姿勢在我面前坦盪盛,胃口突然就打了個三折,因此其後幾乎三年沒敢再進去一次。不介意花點錢的話,筆者蠻推薦這個棟篤笑羅浮宮導賞團。
有人帶路,只看館中的精華部份,總比漫無目的地被藝術淹頂好。
可是巴黎除了鼎鼎大名的羅浮宮,其實還有更多值得細味的滄海遺珠。公營的、私人的,大大小小共有多達200家博物館,有藝術的、科學的、歷史的、氣味的、電玩的,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也有,因此有人跟我說不喜歡博物館,筆者總是禁不住翻起白眼,轉身就走,慳返啖氣好過冬。
探索博物館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了我在這邊生活的嗜好:去過位於醫院範圍內的Musée des Moulages,觀看19世紀紀錄爛面爛身爛世的醫學蠟像館:
由於冷門,踏到博物館時,管理員都以為我們只是迷了路。不用說,館內當然就只有我跟我朋友倆人,而筆者敢說1887年,在法國染上梅毒病發爛面的蠟像,比蒙羅麗莎的微笑更引人入勝,而且警世(咳),也因此順手減咗幾磅,不得不說是一箭絕代雙驕。當然,也不是所有也如此重口味的,紅磨坊算是旅遊熱點了吧,旁邊的留聲機博物館Phono Museum(http://www.phonomuseum.fr)卻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小小的博物館擺放了幾十台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出產的留聲機,跟傳統博物館不同,裡頭絕大部份展品還是能正常運作的,看著唱機播放著百多年前的聲音,那種感覺多奇妙。
正因喜歡發掘巴黎的無名博物館,因此上月看到多媒體記者Emma Jacobs新出版的另類圖文旅遊書《The Little(r) Museums of Paris》(是英文的,注意返),就馬上視之為瑰寶。書中圖文並茂的,以九個章節劃分不同種類的博物館,當中絕大部是遊人少有踏足,甚至是巴黎人知道,大概也從沒去過的有趣博物館。到這些地方打卡,怎麼說都比在人山人海的Lisa面前自拍有型得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