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日漸增進,人際關係的形態隨着時間、環境和個人成長而不斷變化,身邊會有愈來多朋友,但這些所謂「朋友」卻難以融入。歐美近年掀起一股新現象稱為「流動型朋友」(Floater Friend),這類人喜歡在多個社交圈之間游走的人,而形成一種獨得交友新方式。
「流動型朋友」是指一種在我們生活中「流動」的朋友關係,他們通常擁有廣泛的交友網絡,但並不隸屬於任何固定的核心群體。隨著時間、地點和情境的變化,時而親近、時而疏遠。他們可能在某段時間內與你頻繁互動,成為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在另一段時間卻因各種原因淡出你的視線。然而,這種疏遠並不意味着友誼的終結,心理學家解釋,這種社交模式反映了現代人對於友誼的靈活性和多樣化需求。
流動型朋友的特點在於其「非固定性」和「彈性」。與傳統的「摯友」或「閨蜜」不同,流動型朋友不需要每天聯繫,也不需要參與彼此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他們更像是人生旅途中的過客,卻在特定的時刻為你帶來支持、陪伴或啟發。
讀書時期,我們的生活相對單純,朋友往往因為共同的興趣或生活環境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固定的朋友圈。當隨着年齡增長,踏入職場、組建家庭或追求個人目標,生活重心逐漸轉移,我們不再追求「形影不離」的關係,就會無法像從前那樣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維繫每一段友誼。
另外,當人成長過程中閱歷的增加,價值觀和興趣可能發生變化。年輕時的朋友未必能完全理解或認同我們的新想法,可能會導致一些友誼自然疏遠。加上現代科技讓聯繫變得更加便捷,但也讓人際關係變得更加碎片化。我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與遠方的朋友保持聯繫,但這種聯繫往往是淺層的。「隨時可聯繫,卻不一定深入」的狀態,如今不少人都會更看重朋友在關鍵時刻的支持和理解,故此「流動型朋友」成為現今生活節奏的友誼形態。
流動型朋友不需要每天聯繫或頻繁見面,雙方都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這種彈性的友誼更加輕鬆自在,不會成為生活的負擔。另外,流動型朋友通常來自不同的社交圈,無論是職場建議、情感陪伴還是興趣分享,同時允許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中,維繫更多的友誼。
不過流動型朋友擁有廣泛的交友圈,可能會因缺乏深厚的情感連結而感到孤獨。這種「時近時遠」關係可能讓一些人感到不安,甚至誤解為冷漠或疏離。此外,如果缺乏主動的聯繫和互動,流動型朋友可能逐漸淡出彼此的生活,最終成為「曾經的朋友」。
不論任何關係保持真誠與開放的態度是十分重要,與流動型朋友相處時,應保持開放的心態,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時也尊重對方的空間。即使不常見面,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訊息或偶爾的聚會保持聯繫。不需要頻繁,但應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明白「流動型朋友」的關係可能不如摯友那樣深厚,但每一次互動都值得珍惜。無論是簡單的問候還是深入的對話,都應用心對待,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重視。
雖則「時近時遠」會讓人感到不安,但需要學會接受關係的變化。即使某段友誼暫時疏遠,也不必過於焦慮,因為未來仍有可能重新連結。流動型朋友的價值往往在關鍵時刻體現。當對方需要幫助時,應盡可能提供支持,不僅能加深彼此的連結,也能讓友誼更加穩固。
流動型朋友或許正是對「無常」的一種回應。人生充滿變數,友誼也是如此。我們無法控制每一段關係的走向,但我們可以選擇以開放和真誠的心態,去擁抱這些變化。正如河流中的水,流動型朋友在我們的生命中來來去去,更是提醒我們珍惜每一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