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死了,四面八方的朋友要我評一下《凶靈祭》這電影,問我覺得這部戲怎麼樣、裡面的薩滿的是不是真實的?懂得同時問這兩個問題的朋友,才算有點慧根。我的恐怖片眼界,也是得到《鬼影》的啟蒙,若以電影角度去評論,《凶靈祭》可算是青出於藍的「泰國恐怖鬼片」。但以人類學的考究角度來評,這部「偽紀錄片」極其量只是在描繪「水平不盡如人意的泰國薩滿」,對薩滿工作者來說,完全是PR crisis!這篇文章不含劇透,但看完後包你可以用專家的姿態,去debunk市民對薩滿,以及《凶靈祭》的迷思。
其實薩滿是個極大極寬的概念,每一個文化當中都會有不同的薩滿。姑且可以籠統地將薩滿分為黑和白。「白薩滿」連結的是天地自然界中,慈悲而無分別心的大靈,例如天空、高山、大海,會為族群帶來祝福和療癒。「黑薩滿」連結的,卻主要是祖先和族群的守護靈,可以世襲,就像電影中的巴揚神。
這些「祖靈」的力量是建基於分別心,為了維繫族群的利益,可以造成驚人的影響。可知道為何古時蒙古軍所向披靡,征服了大片歐亞版圖嗎?典籍記載,一同行軍的黑薩滿召喚出暴風雪,讓敵軍淪陷。雖然聽起來真的好屈機,但這樣會是有因果報應的!
其實現在很多「學薩滿」卻不讀書的大眾,都未能一針見血地劃分這一堆名相。人類學家Mircea Eliade一個相當可取的狹義定義是,薩滿會展開出神遊歷(ecstatic journey)。例如透過擊鼓、吟唱、舞蹈,令腦電波放慢,讓意識進入不同的維度,主動去尋求資訊和力量。片中的薩滿Nim反而更像是巫師/法師,驅鬼都是靠念咒,稟神問鬼時一臉無助地望天打卦。模樣是誠懇的,演技是細膩的,但卻未必是薩滿做法的理想演繹。
其實《Frozen II》幾乎完美地演繹薩滿與巫師之類的重大分別!Elsa莫名奇妙地聽到神秘聲音的感召,“Into the Unknown”進入出神狀態,去面對自己真實的力量和使命。
As a shaman,Elsa使人類和自然從新和諧並存,把知識與和諧帶給她的國民,發揮出「橋樑」和「媒介」的角色。如此才更有意義地演繹出薩滿工作的獨特性,其實比什麼炫目驚人的驅魔捉鬼更為重要。其實新海誠的《天氣之子》也可以當成是薩滿電影,是不是很想立刻去重溫?
從一個廣義的角度來看,我們生命中不少不可或缺的體驗,也跟薩滿脫不了關係。我們就以「儀式」作為切入點:為什麼我們要每年大班人慶祝生日、結婚要大費周章舉辦典禮、聽到跳舞音樂是會不自覺地舞動身體?
試想像,若我們的生活,沒有了這些儀式,生命還會有豐富的色彩嗎?現代人也許有不同的需要和理由去接觸薩滿,可能是身心靈療癒、靈性提升、驅邪捉鬼、存粹獵奇…… 我卻喜歡說,薩滿更像是一種美學,讓我們重新對生命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