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羅 與 雷諾曼|對於華文地區而言,塔羅的熟悉感比較強。早在7、80年代,關於塔羅的翻譯書已經滿街通見。尤其中Paul Fenton-Smith的「其實你已經很塔羅」和Barbara G. Walker的「熄燈後不要玩塔羅」根本就是自學天書。Italo Calvino的塔羅小說「命運交織的城堡」,更是曲線地教育了各位新手用家,塔羅的出現本來在於人類命運的意義。90年代,塔羅的熱度擴散至亞洲很多地方,只消不足一年時間,就從華文翻譯出版大本營台灣走到香港大紅大紫。然後,又過江到星、馬等地。同期,歐美兩大卡牌出版社U.S. Games Systems, Inc.和意大利的Lo Scarabeo,亦積極開托日本、韓、泰等市場。除了把兩個塔羅老大哥偉特塔羅和馬賽塔羅以各種主題和形態重新包裝推廣,也重新修補了好些不完整的古塔羅精裝發行出版,再次喚回塔羅本身在文化和藝術領域的意義和價值。塔羅粉到歐洲博物館參觀,除了名畫雕塑和古物,還多了個目標~~古典塔羅。
塔羅高熱度廣泛漫延維持了十多年,期間也衍生出一些亞洲風塔羅或者新形結構塔羅。例如64張的「易經塔羅」和60張的「奧修蛻變卡」。塔羅在亞洲逐漸普及之後,又碰上科網熱潮。電腦工程師們要把 78張塔羅裝進程式軟件之中,實在輕而易舉。於是,塔羅牌就成了大眾化占卜。簡易應用的代價就是,排除難以理解、難以格式化的部分後,塔羅應用於心靈成長層面的功能和意義,就逐漸被忽略了。真正懂塔羅的都知道,這一些美麗的圖畫,根本就是被占卜耽誤了的藝術治療工具。若說這是塔羅的命運,那一切巧合實在來得太剛好。
至於雷諾曼卡,雖然在歐洲都有百多二百年歷史,但說到被翻譯成華文並且流行起來,都是近十多年的事。其中因素除了版權問題, 環包括了雷諾曼後人家族的產業經營的方法有關。所以,雷諾曼卡的出版業務,之前都集中在法國和德國發展,可供參考研究的文本,都以法文和德文居多。後來,熱潮去到英國後一段時間,才有較多資料被翻譯成華文出版。
若要從兩者的原型說起,雷諾曼卡和塔羅牌的起源,都與14世紀時的紙牌遊戲有關。不過,塔羅的發展是從基本增深變大,重視藝術感,也較傾向注入內涵意義。根據歐美的研究記錄,早期的塔羅用途主要是卡牌遊戲、人生成長遊戲、信仰和反思等。當然,也有很大程度是貴族於藝術品味炫耀。畢竟,在印刷術未被精良化的當時,要找個藝術家來畫畫,根本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須知道,塔羅大阿克萊就已經需要22幅組圖了。如果說塔羅是卡牌的深化代表,那麼雷諾曼卡就是卡牌的普及和顯化了。
雷諾曼是18世紀一位法國著名女占卜師Marie-Anne Adelaide Lenormand瑪麗安妮·阿德萊德·雷諾曼的名字,她的客戶名單之中最廣為人知的就要數拿破崙和他的妻子約瑟芬。若以卡牌卜卦而積聚知名度和財富而言,瑪麗安妮在當時看來都是天花板級別的。不過,她一生用過很多卡牌占卜,卻從未正式發明或使用過雷諾曼卡。現今流傳的雷諾曼卡,是她的家人和侄兒在瑪麗安妮離世後,以她的遺下的占卜筆記、神祕學知識和圖畫手稿開發出來,再以她的姓氏Lenormand命名行銷的。
雖然,塔羅和雷諾曼都是以紙牌形式出現。不過,兩者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大有不同。傳統的塔羅的結構是由 22張人物大牌加56張環境小牌所造成。一套78 張,大牌和小牌可以結合或者分別獨立使用。早期用途見有冥想、思考導引、宗教故事傳承、組織或團體溝通之間的密碼交流和貴族生活的board game。每個畫面在不同的應用有不同的解說,跨用途時要串連起來,在身心靈三個時空,又有和而不同的意義。後來以其他文化基礎發展出的各款塔羅,更加是森羅萬象。
而雷諾曼卡開宗名義就是為了占卜而誕生,由於年代久遠,當時的完整版本,相信還要待出土重組。按現在流傳記錄和歷史學者研究,最初的雷諾曼卡有38 張,包括36張場景卡 + 2 張分別是紳士和淑女各一的卡片。接近原版的第三版,現藏於大英博物館。雷諾曼卡組也有自己的排序,1號到36號牌的畫面可以見到有天有地有山有水,還有屋、樹、人、動物、食物、交通工具等等,包含了當時的基本生活日常。沒有太多神秘符號和宗教故事隱喻。所謂的象徵意義,其實也是聯想詞匯而已。後來,隨著社會進步,雷諾曼亦變奏出較豐富的版本。雖然內容增加了,但設計上依然保持使用和解讀的直接性。伴讀小冊還是會直接地以文字表明每個畫面的象徵意義,再配合建議擺陣閱讀,基本上,新手自學都很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