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求職網站CTgoodjobs進行了《2023年香港上班族工作快樂指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3 至 30 歲的上班族工作快樂指數只有4.78 分,而平均工作壓力指數在近幾年依舊停留於6.88分的位置,而工作快樂指數獲4.47最低分的,是月薪不足一萬元的上班族。香港作為全球工作壓力指數的東亞第一,香港人工作壓力大也不是新鮮事,而且相信在這種體制和生活文化中,未來數年也不會有大改善,對於快樂這回事,唯有自救。快樂看似這麼近那麼遠的事,其實快樂除了靠外在物質,真正的快樂仍是源自自身。
在黑洞之所以稱為黑洞,並不是因為它是黑色,而是它充滿了不明朗的未知。據說黑洞有一強大的拉力,能造成四周時空結構扭曲,人一旦被拉進去,就再不能出來。是太空之中一種虛則實之的存在,既神秘莫測,又使人懼怕。
如命運版圖也有黑洞,其中空虛寂寞,並且具有強大的負向拉力,能把人的思想和感覺嚴重扭曲,蒙蔽視聽,使人失去判斷力。但相對於能夠瞬間吞噬人物的太空黑洞,命運的黑洞應該沒那麼可怖。最起碼還有不少人能從中爬出來,精神爽利的向過去宣告,活得更好。人生路上的黑洞大概是個中立的存在,它由感覺能量構成,超脫於物質,不受年齡和環境的局限,任何人都有機會墮入其中,是命運對人類一個公平的設定。
明明地球早已經有太多人類,但命運沒有藉著空虛肆意吞噬生靈。即使落入其中,亦會留人一命。大概是想人明瞭,空虛這個空間,其實是個予人低潮時反思療傷的獨立流動靈修室。完成課程的人,就會道知快樂不虛。
快樂何處取?答案是「快樂自取」。這幾個字已不只是文章上的單字。組合起來,是一門生命的課題。
人若能善待自己,快樂自生。要得到快樂先要拿回自主的力量,方法亦很容易,可能需要些少金錢和時間,操作時量力而為,就不會因失衡而創造出新的負擔,違背了當初製造快樂的初心。條件許可的話,旅行散散心,換個環境最容易轉換心情。上美容院去把自己變得乾乾淨淨香噴噴,順道買個奢侈品也不錯。然後,上館子吃餐好的,用舌頭感受快樂的滋味。不然,換個身份感覺會否好一點?去參加一個會社,撇除經濟效益,純粹為自己開心。
既然可以努力工作,服務他人,顧全大局,愛護家庭,照顧弱小,關心社會 …為甚麼會忘記對自己好一點?!要知道,每次對自己的善舉,不但能遮掩了內在的不悅,同時也可以製造出即時的快樂和滿足。「快樂自取」的根底理念是個活性循環。想簡單一點,量力而為的消費,可以是最簡潔的第一步,這可能比找朋友傾談更為簡單和易於掌握。由第一個快樂所產生的啟動力,去推動追尋下一個快樂。如是者,就不構成經濟負擔。
快樂,在物質世界是一種虛無漂眇情緒,在靈性世界卻是一個實在的結果。雖然難以量化,於心靈卻是一份非常珍貴的禮物。當心靈獲得滿足,自然不用再依賴外界。趁機會在獲取快樂的瞬間,華麗轉身由等待希望的被動者,轉身成為擁抱理想的主動角色。自然有力量走到下一個階段,好好和自己交心,成為自己的密友,坦然面對、細味每個感覺的由來,了解心底訴求,清除負面能量,該放下的就鬆手。試運初期,首先設定一個既合理的同時不假外求的目標,開創出一條可達成理想的喜悅之路,自然能夠收獲快樂。下一步,目標可以帶有些挑戰性,成功了,快樂又升一級。這就是「快樂自取」的營運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