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新工適應期緊張焦慮超大壓力?無論任何行業,轉換到新環境都有「陣痛期」,通常撐過了,便能摸索出一條順暢的路。不少人轉新工,都會擔心是否適應新公司文化、與新同事是否合得來,對一切的磨合,內心易產生焦慮壓力。其實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於職場上,首先要學懂互相尊重,保持開放思維,所謂心態決定一切,兵來將擋,先避開一些地雷行為,再穩定自己的軍心,靈活應對總有方法。
很多職場問題都是由人際關係而起,其實學做人比學做事更基本,新入職時,首先大家不要犯一些低級錯誤。
轉新工後,有不少人想盡快融入新圈子,為了打開話題,會將是非當人情,無論是八掛行業內的是非,或是數舊公司、舊上司的不是,都請避免,一來這個世界是沒有秘密的,有一個人知,就等於有一百個人知,當你在背後說別人壞話,很大機會傳到當事人耳中,二來,很多行業的圈子很細,在未完全認識新同事的背景時,你不會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敵是友,所以要小心陷入不必要的瓜葛,周圍樹敵。
新入職當然需要積極主動,表現承擔力,但也要先了解不同公司的處事文化,如有打工仔在舊公司可以隨便的對其他同事的工作提出意見,將舊公司的運作模式搬到新公司,當見到新同事在談論project時,便加把口的主動給意見,但原來新公司作風保守,令新同事覺得被冒犯;或是插手了不在你職權範圍內的事情,造成壞印象,因此得不償失。
返新工需要適應期是人之常情,適量的宣洩能抒發壓力,但如果不斷在座位經常埋怨,只會令人覺得態度不夠積極,沒有抗壓能力,兼未夠成熟去解決問題,除了影響自己的職場形象外,更會將負能量傳到身邊工作的同事,影響整體士氣。
另一個極端例子,不是急於融入新圈子,而是逃避交際,覺得打工就只是上班、下班,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就完事,過程與同事零交流,這樣的癮形人缺乏存在感,亦不會令人增加好感,過份高冷更會影響印象,所以應在適當時與同事互動,發問也好、作出建議也好,慢慢建立友好的關係。
上司的個性直接影響他怎樣與下屬的相處,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更容易建立工作上的信任。如上司屬於權威型,喜歡指使下屬完成任務,便要先滿足對方的期望,再提出其他的想法,這樣能維持他的尊嚴。如果是公事公辦型,對所有人都「板起塊面」,讓你以為自己不討好,當了解後,其實他只是一貫的作風,並沒有針對任何人,便不用戰戰兢兢,仍可慢慢建立互信。如果上司是缺乏安全感的人,便要小心過份自信及顯露才華,而令對方感到不悅,也需明確的展示你們是上司與下屬的角色。
轉到新環境,新接手工作時,遇到不熟悉的情況,難免要詢問同事,而問問題也是有技巧的,一來態度要謙虛,無論你之前擁有多少年工作經驗,來到新公司也不可過份自信,第二就是問的方式,在不同場合用不同方式,如你可以用選擇題問對方:「你覺得做法A或做法B方法比較好?」從中顯示你加入了自己的想法,或是open-ended問答題:「如果我用這方法做,你認為是最好的嗎?」以表達你認真想對方給你意見及insight,也讓對方感到被尊重及信任。
現時很多公司都缺少人手,一個人做兩個人的工作量,當新上任,發現工作量堆積如山,立即有想quit的衝動,但請先冷靜下來,想想是因為過渡期未上手,還是真的有不合理的工作量,兩者是不同的,給自己少少時間去分析,或先找出加快效率的方法,未嘗試過克服,不應如此快放棄。
覺得不適應,很多時都是心理因素影響,不一定因外在因素如公司文化、同事氛圍、主管管理方式有關,更多是因為內在因素,如有沒有成就感、對工作內容的興趣等,如果你本身迷失方向,就算轉十份工,都會覺得不適合,是惡性循環。如感到迷失,嘗試找回自己在工作上的使命感,甚至是微少的滿足感,想一想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從中創造價值,成長就是要起起跌跌,強大內心。
這一點說易行難,遇上不順心的事,總會讓人覺得心煩,更容易覺得別人做錯,正確的只有自己,心內總是想東想西,出現不安情緒,其實,有時要理性一點,看清楚事實,或只是自己內心小劇場,不必將所有事情都放得太大,做人雲淡風輕,可能更自在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