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台灣電影《一一》,女主角敏敏坐在房子裡面,窗外的倒影反映城市五光十色的夜景,感受到的不是城市的繁榮,卻是被困的孤寂。「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患者只要置身於建築物群,就會頭昏腦脹,甚至還會出現嗜睡的病徵。這是一種聽着既奇怪又合理的的都市病,奇怪是把疲憊渴睡,不想工作,歸於社會的錯,是有種「痾屎唔出賴地硬」的感覺。
但合符情理的是當我們身處像香港這個人口極為密集,只要是能站着的地方都擠滿高樓大廈,面對着冷冰冰又不會對話的高牆,讓人感到喘不過氣,feel so sick 也是再正常不過。
近年,到日本旅遊,流行「森林浴」,意即讓山林沐浴身心,稍為歇息一下。不是說不願攀山涉水,感受大自然,但在烈日下登山,攀頂後卻發現山頂風光還是那般的人山人海,倒不如回到地面吹吹冷氣。「森林浴」不適合你的話,試試「石屎森林浴」又如何?其實冷冰冰的建築物並沒有那麼病態,可能還有一絲的溫暖。
趁着今年是包浩斯學院誕生的一百周年,談談香港的 Bauhaus (包浩斯)建築。筆者第一次對建築物的歷史著迷是在認識 Bauhaus 建築之後,香港的 Bauhaus 建築特別多,大部分公共房屋都是以這種風格為基礎設計的,包括成為旅遊打卡點的彩虹邨和大坑勵德邨,而今天希望大家去看看的是中環郵政總局。
去年 6 月,政府通過將郵政總局遷至九龍灣,同時拆卸現時的郵政總局大樓,擬作商業用途。但政府卻完全忽視郵政總局的保育價值,雖然郵政總局並未列入歷史建築,但其實早在16年便被國際保育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將其列為「文物危急警示」(Heritage-in-Danger)狀態。中環郵政總局是本港第四代郵政總局,由工務局的資深建築師曾廣敏設計,屬現代主義的 Bauhaus 建築風格。
Bauhaus 建築就像一個口是心非,外冷內熱的男孩子,主張樸實,以直線和橫線的結構為主,沒有過多的裝飾,在包浩斯的世界裡,一切都可以與歷史脫鈎,所有的東西存在猶如「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一般,things are what they are。你可以說它存在得毫無意義,矗立於此,它的確是最冰冷的建築風格。但它實際卻「以人為本」,存在的而且確沒有其他目的,一切只為人。
倘若你走進中環郵政總局,你會發現這裡的白晝似乎更光更亮,而五層高的這座建築,沒有一層是多餘的,簡約的長條形設計,配合分件的流水式作業,簡約得剛好,處處都完美體現包浩斯式的建築風格。而郵政總局更是當年為數不多的建築物,配備乾衣房、飯堂等設計,務實地以人為本。
有人說,Bauhaus 建築就如機械一般,因為它缺乏歷史感。但現在的 Bauhaus 建築已經無法忠於根本,這點大概是連 Walter Gropius 都意想不到的,建築物終究無法脫離歷史。
在物質短缺,通訊不便的年代,郵政服務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感情連接的唯一橋樑,而郵政總局就是這道橋樑的界線。周潤發亦自稱曾經在郵政總局打暑期工,負責將豬油入鑵幫忙寄到內地,這些點滴都包含着歷史和當代文化,建築物就在無聲之間默默地幫我們記錄一切。
曾聽過有人說這樣的一句話:你不能喜歡或討厭一件事物,在你真正了解它之前。當你細味之後,城市的繁榮並不可怕,石屎森林旅遊一樣可以在回懷的旅程中淨化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