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試過在工作時、或假期百無聊賴之際,突然很想來一塊巧克力或甜品,但其實距離你吃完的上一餐只過了2個小時的情況嗎?你真的是肚餓了嗎?還是只是覺得無聊,想要一些糖份來提起心情呢?
到底是真的餓了,還是只是心癮?Madame Figaro分別訪問了3位法國專家,來解開嘴饞嗜甜的謎團。
飢餓感與想吃甜食的慾望之間存在很大的分別,「飢餓能引致胃抽筋,亦經常被誤認成是普通胃痛。」法國心理學家及大學講者Rebecca Shankland說,
「飢餓是求生本能,想吃零食只是一種心理需求。」
所以當身體處於飢餓狀態,大腦便會發出尋找食物的警號,「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說不要在肚餓時買菜,因為我們總會買比需要的多。」當你只是口痕時,以上狀況卻不會出現。
身體發出的訊號的我們確實要好好回應,但我們也要知道有些時候我們對零食的抵抗力變弱,我們的意志力主宰著我們把什麼放進口裡,「負面情緒,例如壓力、缺乏自信、心情沮喪等等,都會令我們通過食物來讓我們冷靜或獲得快樂。」
法國心理學家Jacques-Pascal Cusin說。當我們注意力分散時,也會會疏忽自己身體的需求,「例如看電影時,我們的注意力都在螢幕上,不自覺地一直把零食放進口裡,結尾時才發現我們把整包零食都吃完了。」。
營養師Florence Waxin也表示,與同事聚在一起時對零食的抵抗力也會下降,「群眾影響會令零食變得更吸引,其中一人帶來蛋糕或是糖果與大家分享,結果我們很快就投降了,與大伙一起吃起來。」當然,無處不在的食物廣告也在無時無刻刺激我們的食慾,在等車時看著誘人的奶油蛋糕,簡直猶如催眠術一樣。
我們的味蕾總是渴求甜食,「因為甜味與食物帶來的歡愉擁有直接關係。當你想吃零食時,很少會立刻想到乾果或是小蘿蔔之類的健康食品。我們想到甜食會自動分泌口水,這是人體直接反應。」
Florence解釋,因母乳本身就略帶甜,所以我們嘗到的第一種味道就是甜味。Rebecca也說:「只要把甜食或煎炸食物放進口裡,我們的大腦就會自動發出快樂的訊息,所以食物對我們有很強大的治癒能力。」
嗜甜無罪,但為了健康和體重著想,還是試試以健康的零食如水果等代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