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世界變。尤其當它大規模向我喜歡的方向走,連眼尾都不屑回顧,好爽。
像那些不健康的喝酒態度、賣酒技法、操控播弄供應和價格去炒高品牌,或濫造膜拜酒的經營,最好RIP。過去幾十年,告訴你沒有你信不信?認真去細想你感不感到?
最近這次的歐洲之旅,最開心的得著,是從英法兩大重要葡萄酒消費大國,發現到新一代飲家的態度、新一浪餐廳及酒舖的理念,已經很大程度上從根本改變,不走前人歪了的舊路,也對上述現象有心無意非常不賣帳。
喝酒,是生活是快樂是享受,實無必要太虛張聲勢。但大家有沒發覺,過去至少隨某國崛起富裕的廿年,又有俄羅斯東歐一派的粗豪暴發,喝酒染上了非常嚴重的炫富、勢利之態。
以前,喝酒都有snobbery,但snobbery分兩種,有好的、有壞的。
你可能會問:「勢利都有好嘅?」梗有,如果勢利令人崇優、尚智、臻美,像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Sherlock》對智慧的勢利,並沒不好。愛酒,養成一種鑑賞、求精、敬天地、愛自然的勢利,個人認為,沒有不好,非常好。
但喝酒勢利得浮誇虛榮,有理冇理chok一種識少少扮四條的態度,裝腔作勢盲目追名牌,大有人在。葡萄酒,由於產量有限,葡萄園田地又完美示範土地供應問題梗局,夠財力的人去捧起一個區、一個莊,易如反掌。就像股市的莊家舞高弄低一樣。大家知不知道,世界的藝術市場,拍賣行裡面的重要買賣,來來去去得某幾個國家某一些賣家?
世界著名的酒老千、有Dr. Conti之稱的Rudy Kurniawan,提供的私藏限量1947 Château Lafleur,比酒莊的產量還要多,拍賣行照拍如儀,水漲船高。他的世紀葡萄酒騙案,得他一個人落網,背後沒有財源、莊家嗎,就憑他?幾個人、幾個成交價,市場譁然,只要能控制供應,酒價便一級一級的被炒作上去,他就是這樣起家的。全都是遇然?
既得利益者都不作聲。
車房酒,成cult就得道。建造圖騰的手法已純熟到不能,一個靚的background story,一些好的血統人選,一浪造勢PR,一個限量難求的前題,比起曾經的Robert Parker 100分還要有勝算。因為太多100分,100分便不值錢、不稀罕、不矜貴了。
如今的新一代,據調查報告顯示,滴酒不沾的teetotal越來越多,喝酒的、賣酒的、也越來越不學上一代的品酒語言、不加入舊一派的喝酒套路。自然酒啦、手工啤啦、蔚然成風。某程度,是不肯再懵懵的去接火棒。
我很明白年輕人為什麼很不喜歡 “Ok Boomers”,我也一樣反眼,全世界也充斥「收成期」,不是香港特產。那些大戰之後至1964年出生的很多嬰兒潮人士,因為出生得早,社會競爭又少、霸權不多、財技偽術未成、毒性未深、享受著經濟起飛的水漲船高,就算不是什麼人才,不少也有一定的財富、高薪、資產。單看樓價的離地便可知。酒價也一樣。
因為早出生50年、40年、30年,你買了一點酒,現在感覺良好得不得了,不自覺耀武揚威的長輩不少。「我當年買才多少錢,然後只喝剩3瓶,真嫌買得太少」。是很懂酒的嗎?不是,也可以是,但他們的姿態都不是愛酒,時常是一派,「我都不知我有這些,哎呀都那麼貴了」。年輕人看見,會有什麼感受?行X開啲啦,扮晒嘢。
我自己,早前希望統一整合一下藏酒,以前因為不同酒跟不同酒商買,未喝到的藏在不同酒商的酒窖,交租也交幾頭,現在時勢不好,應省得省。發現有些香檳,漲價得不像樣。是很好的vintage champagne,否則我不會買,當年時$100美金一瓶左右,現在四、五百美金了,有好喝四、五倍嗎?年輕人容易接近嗎?然後我的同代、前輩,有貨又會拿出來,在社交媒體勢利戰利一番,說盡風涼話,我只感到難過。
別誤會,也有嬰兒潮和長輩同輩不是如此態度的,喝酒就喝酒,愛酒便愛酒,有沒有自以為是,自hi自擂,是看得出,有分別的。
近年,炒到高級優質香檳了。我對炒賣,真的感到很討厭。對於財富泡沫亦然。那些華爾街及金融毒真害人不淺。
好了,如今年輕人開始覺得不對路、不玩了,那些早幾十年給你們都買入了搶貴了的酒,你們自己喝吧。
我想起友人A的6歲女兒,她媽媽極力軟硬兼施哄她吃蔬菜,她老是不願,阿媽知道女兒貪靚,告訴她吃菜會beautiful的(讀國際學校是會中英夾雜),6歲人仔神回:你自己beautiful啦!
盡得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