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大家可能比較容易察覺到身體不適,但若是情緒有不妥,又未必每個人都能很有意識去觀察自己的情緒。Madame FIGARO 請來 IG 專頁《點解學校無教過情緒科》創辦人及同名書的作者崖柏跟我們談談負面情緒與情緒管理。
從事臨床心理工作一段時間後,崖柏發覺很多人都經歷類似的問題,自己重重複複都是跟病人講相同的東西。
「很多基本的東西應該在學校學,而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很重要的事情。我以前是教師,所以就在想為甚麼學校不教這件事呢?如果我用推廣的角色去做,會不會令到我自己的工作更容易呢?」
有時候心理學的概念比較艱澀,加上某些專有名詞從英文翻譯過來,會更加難懂。無論是書籍或 IG 文章,崖柏都會加入廣東話,看起來分外親切。「我不想寫一些很悶的東西,加上教書背景,我知道原來有一些東西我們消化完,用『貼地』一些的說法表達,可能某一班受眾會比較容易接受到那個信息。」
小時候鬧脾氣時,老師和父母只會叫我們「不要哭」,彷彿從小就被灌輸要否定負面情緒。崖柏分享說,其實情緒是我們與自己溝通最好的渠道。
當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理性上明白一些道理,再去處理那些感覺和情緒就會來得更容易。「幾十年前,大家都在想著要快點可以找到好工、買到樓。其實現在普遍人對於自己的情緒健康意識比以前高很多,這是很好的進程,而我覺得我們會繼續進步下去的。」
近年頌缽、內在小孩、阿卡西紀錄等身心靈療癒越來越歡迎,除了傳統的輔導和精神科服務,崖柏亦樂見有各種方法幫助大眾改善身心靈健康。
相信很多人試過向朋友傾訴,可能說不夠兩句,他們就會急著說「不要不開心」、「別人比你更慘」之類的話。崖柏認為與其學習如何安慰別人,不如先學會聆聽。
「只是聽別人說這件事,已經不是那麼常見。很多人不是真的要解決方法,只是想別人聆聽自己。只是聆聽,不需要覺得一定要給意見,或者要幫對方解決問題。」
排解壓力、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有很多,崖柏笑言有些聽起來就像「阿媽係女人」的道理,但確實有幫助,比如說做運動能透過流汗排走皮質醇,改善壓力引起的健康問題。「問十個人可能九個都會叫你找人談談。知道歸知道,重點是要去實踐。」有情緒困擾要適時找人傾訴,但終究能幫助我們的,其實只有自己。